叮咚快评| 吴亦凡被批捕,用法律回应人心期待

南方评论
+ 订阅

文| 笃 鲜

8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通报,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随着司法程序一步步推进,加拿大籍艺人吴亦凡曾经的偶像光环逐层剥落。正所谓求锤得锤,法律的回应来得不迟。

回顾这起事件,7月,都美竹公开指控吴亦凡存在诱骗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等行为,引发舆论关注。吴亦凡随后发微博驳斥,“不想干扰司法程序的推进,但没想到我的沉默却纵容了造谣者的变本加厉……”殊不知,法律不会纵容偏袒任何一方,司法程序更不是谁想干扰,就能干扰的。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远超私人恩怨。谁在造谣,谁曾犯罪,谁要坐牢,必须由司法机关介入,揭开真相

司法程序推进得比想象中更快。7月22日,北京朝阳警方发布第一次通报,确认吴都二人存在交往关系,同时对刘某迢利用吴都事件信息进行诈骗被刑拘的情况予以说明。7月31日,朝阳警方第二次通报,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时间线牵到当下。虽然严格意义上讲,经过法庭审判才能够定罪,但比照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批准逮捕意味着,至少检方现阶段认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接下来,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将会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一个多月以来,全社会亲眼见证了一个“顶流”明星的垮塌,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公开课。无论有何种身份背景,只要触碰法律底线,终究逃不过社会监督和司法制裁

我们相信司法机关会作出公正审判,也希望这件事成为整治内娱生态的一座里程碑。偶像人物本应是他人学习的榜样。然而,部分明星在偶像光环中自我迷失,立身不正,粉丝语出惊人也不足为奇。在吴亦凡事件中,司法机关的及时跟进与社会舆论的整体反馈有力证明了,明星扯“花边新闻”的幌子为违法乱纪行为遮羞、指望在公众淡忘后重回聚光灯下等做法,是行不通的。法律面前,再高声的喊冤也敌不过事实,流量泡沫总有被戳破的一天。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扭转娱乐圈不良风气,除了由司法兜底,还要将“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的行业门槛牢牢立住。8月17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别就吴亦凡被批捕事件发声,但愿整顿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让劣迹艺人的覆车之鉴在相关从业者中警钟长鸣。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