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依赖冰箱,觉得食品只要放在冰箱里就安全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冰箱只是为食品保存创造条件,并不会让食品的新鲜度在进入冰箱那一刻按下暂停键!
存储食品方面,冰箱并不是万能的。关于冰箱存储食品的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1.存储在冰箱里的食品会因失水而发生外形变化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存储在冰箱里的土豆会变蔫,香脆的饼干也不再酥脆。
这些看起来是食品外形的变化,其实是在冰箱存储过程食品中的水分减少了,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冷鲜层保存的食品上。
家用冰箱冷鲜层一般是3至10摄氏度,温度越低空气湿度越小,所以冰箱冷鲜层其实是营造低温干燥的环境来保存食品的,含水量高的食品放在冰箱的冷鲜层内就会发生失水的情况,导致口感和味道变化。所以,冷鲜层存储的土豆会变蔫。
冷鲜层低温干燥的环境不正适合饼干的存储,可为什么香脆的饼干在冰箱冷鲜层存储一段时间后不再酥脆了呢?
这是因为存放在冰箱冷鲜层的其他食品失水,加之打开冰箱时外界空气的进入使得冷鲜层的空气变得湿润,这些湿润的空气在存储过程中会随着温度下降冷凝成水滴。
由此可见,水分较大的食品是不宜过久存放在冰箱内的,只可以暂时存储,应尽快食用。存储时也建议用保鲜膜包裹,尽可能降低水分的流失。而干制酥脆的食品应当用保鲜袋挤压出空气,封闭严实后再存储到冰箱的冷鲜层里。
2.存储在冰箱里的食品也会在微生物作用下腐败
在食品腐败的诸多因素中,微生物污染是最活跃、最普遍的因素。一般来说,鱼、肉、果蔬类食品以细菌作用最为明显,粮食、面制品则以霉菌作用最为显著。低温可以降低这些微生物的活性,使腐败过程变慢,保存时间大大增加。因此,人们往往对冰箱过于信赖,觉得食品只要保存在冰箱里,尤其是放到冷冻层就不会坏了。
冰箱的冷冻层温度一般是零下5至零下18摄氏度,虽然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可以让大多数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但并不能把微生物消灭,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在这个温度下都能进入休眠状态。所以,存储在冰箱里的食品也是会腐败的。
正常的冷冻瘦肉颜色多为浅灰色,肥肉和油脂则呈白色,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肌肉蛋白被氧化,肉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颜色越深,可食性越低。当肉质表面出现灰色或灰绿色,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微生物已经产生大量代谢物,这样的肉就不能吃了,需要及时处理掉。
3.存储在冰箱里的食品也会发生化学反应
食品的存储过程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即使是存储在冰箱里的食品也不例外。
例如,存储在冰箱里的青菜会发生叶老变黄的情况,这是因为青菜叶在失水的同时,并未停止成熟变老的过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将老叶摘掉。
还有虾类放入冷冻层会变黑,这是虾体内的多酚氧化酶使酪氨酸产生黑色素导致的。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辨别虾肉是因为保存时间长变质变黑,还是因为酶的作用变黑的。如果见到虾头发黑,但虾体的肉还是灰绿色的,这属于酶的作用,虾肉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但如果是虾头和虾体都变黑、变黄,肉质没什么延展性,那就是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
4.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宜存储到冰箱里
冰箱可以创造零下18到零上1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这适宜存储大部分食品,但有些食品的适宜存储温度不在这个区间内,低温存储会破坏食品的结构,导致食品口感变差或加速变质。这类食品是不适宜放冰箱存储的,如果要放冰箱也应当只是做暂时存放。
例如,黄瓜、西红柿和大蒜等食品适宜在10至12摄氏度保存,在冰箱存储时间过长会让它们被冻伤,容易变软、变黑,影响质地和口感。
另外,热带水果也不适合放入冰箱冷鲜保存,因为这会阻碍它们的成熟过程。特别是香蕉、芒果、释迦这类需要通过存放变成熟的水果,存放到冰箱里会更快加速失水过程,等不到成熟可食用的时候就已经坏掉了。
由此可见,食品存放在冰箱并不是绝对可靠的,要根据食品适宜存储的条件来选择具体的存储方式,冰箱的冷鲜层适合短暂存储新鲜蔬菜瓜果,冷冻层则适合短期冷冻肉类及制品等等。
说了这么多,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到底什么才是保存食品最好的办法呢?
这个嘛,其实很简单,就是定制合理的食品采购计划,尽快吃掉呀!
快来关注“南方优品”在线商城吧!绿色、健康、优选食材,轻松在线订购,定制健康生活!
您也可以点击南方+App下方的“服务”栏目进入“南方优品”商城,更多绿色、健康、优选商品,为您定制健康生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