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军事比赛-2021”中,中国空军首次派出运-20运输机参赛。 简仁山/绘图
“国际军事比赛”是由俄罗斯国防部倡议的一项国际性军事赛事,起源于俄罗斯在境内举办的“坦克两项”竞赛,2015年起每年举办。
8 月 22 日至 9 月 4 日,由俄罗斯发起、多国承办的“国际军事比赛-2021”将在多国多地举行,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国际军事比赛规模明显扩大。位于我国新疆的库尔勒赛区也将恢复办赛。
今年的国际军事比赛看点颇多。中国海陆空三军派出多达 20 支参赛队伍赴国内外参赛,多个比赛项目为首次参加,赛场上还将首次出现歼-16歼击机、运-20运输机等多型国产装备。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多名军事专家,对本届国际军事比赛进行分析。
赛场上的“明星装备”有哪些?
8月11日,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1”“海上登陆”项目的中国海军参赛队官兵有序登机,准备前往俄罗斯。新华社发
“国际军事比赛”今年比赛规模全面恢复,比赛项目、参赛国和参赛队伍数量或创下比赛创立以来的新高。
俄罗斯国防部日前表示,比赛将有来自42个国家的280多支参赛队伍参加,角逐34个比赛项目的胜负。比赛将在11个国家举行,其中阿尔及利亚、越南、卡塔尔和塞尔维亚为首次承办该项赛事。
军事专家魏东旭认为,国际军事比赛既是俄军展示军队作战能力的平台,也是各国军队增进交流、互相汲取经验的广阔交流舞台。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肆虐全球的当下,俄罗斯坚持举办国际军事比赛,扩大赛事规模,体现出其对疫情防控能力的自信。
军事专家凌寒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将国际军事比赛作为“比武场”和“交友平台”,说明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同它国提高军事互信、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队基层互动的重要性。
魏东旭认为,除“坦克两项”等传统比赛项目外,我军今年首次参加的多个比赛项目均有看点。中国陆军今年首次参加的“战术射手”特种部队应用射击比赛,是一项融合特种作战模式、考验陆军一线作战部队综合技能的项目。参赛队伍将使用多型枪械,在模拟真实战场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射击。
我军参赛分队首次参加的“北极星”特种分队比赛主要考核特种部队在不同作战环境和作战目标下的综合能力,参赛队伍或将涉及敌后渗透、解救人质、夜间突袭作战等高强度、高复杂度的科目内容。魏东旭预计,比赛中我国特战队员同他国特战分队同台竞技的场景将十分精彩。
歼-10B歼击机。新华社发
在历年的国际军事比赛中,我军参赛队员使用新型国产武器装备,与使用俄制装备的他国参赛队“较量”,往往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主要看点之一。魏东旭预测,在中国陆军参加的“战术射手”项目中,由我国研发的新式突击步枪或将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通过这一高度模拟实战的比赛项目,该型枪械的可靠性和实战能力可获得全方位检验。
中国海军今年派出4支参赛分队,赴我国新疆库尔勒和设于俄罗斯、伊朗等国的赛场参赛。海军今年派遣056型轻护卫舰——广元舰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海洋之杯”水面舰艇专业比赛。海军另一艘056型轻护卫舰——黄石舰曾在2017年的“海洋之杯”比赛中,以全部6个项目中取得4项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比赛冠军。
魏东旭介绍,056型轻护卫舰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是“近海的巡逻兵”,在我国近海防御体系中承担着反潜、巡逻、保护重要军港和码头等任务。056型曾在“海洋之杯”中获得冠军,充分证明了该舰的可靠性,也说明舰上官兵作战经验丰富、日常训练卓有成效。
中国空军今年派出5型11架战机和一支空降兵分队,赴俄罗斯参加“航空飞镖”“空降排”两项比赛。其中,空军首次派出歼-16歼击机和运-20运输机等在国际军事比赛中亮相的消息备受关注。
歼-16歼击机。新华社发
魏东旭介绍,“航空飞镖”主要考验空军部队对地攻击、物资运输和投送等能力,为不同种类的参赛战机设置了多个比赛科目。歼-10B、歼-16的综合性能较它国同类型参赛武器装备具备一定优势,将成为赛场上的“明星装备”。两款战机还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可完成对空、对地打击等多种战斗任务。比赛中,将重点考验两款战机使用自由落体炸弹、火箭弹等进行对地打击的能力。
运-20是首次在国际赛场中亮相,除参加“航空飞镖”比赛外,还承担了运送其他参赛队伍和装备出境参赛的职能。魏东旭介绍,在“航空飞镖”的运输机组科目中,运-20将执行空投物资、武器装备等任务。在实战中,空投物资落地的精准程度直接关系到空降作战快速组织作战的效率。运-20的投送能力和飞行员、机组成员操纵作战平台的熟练程度,将在比赛中获得检验。
专家称中俄军事交流愈发紧密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日前表示,近年来,中国军队多次在国内承办和出国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为增进中国军队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参赛国军队友谊、加强训练领域交流、提高实战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继续承办并赴俄参加国际军事比赛部分项目,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中国军队与相关国家军队友谊,深化军事交流合作,在互学互鉴中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运-20运输机。新华社发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8月13日也表示,中俄两国开展联合战役和战斗训练活动的做法已成为常态。两国武装力量在陆上、空中和海上的协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将继续提升协作水平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方向。
日前,由中俄两国军队共同参与的“西部·联合-2021”演习于8月13日正式结束。演习中,双方共派出兵力1万余人,投入多型飞机、火炮和装甲装备,混合编组、合帐筹划、同台合练,演绎出一场现代化联合作战。
军事专家韩旭东认为,近年来中俄两国举办了“西部·联合”等多场大型联合演习,中国赴俄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参赛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参加比赛项目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愈发紧密,不仅在整体战略上增进协同配合,也致力于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上积极探索举措。
“国际军事比赛”为中俄两国军队探索合作关系提供了新气象。魏东旭认为,在这一契机下,中俄两国军队得以在未来创建更多增进交流的新模式、新举措,夯实两军关系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驻京记者】泠汐
【策划】李劲 祁雷 何雪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