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看东莞|封小云:东莞要力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东莞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7.4%、24.1%、25.8%、25.8%、44.1%。东莞正在崛起更多的新兴产业发展支柱。

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哪些优势和机遇、困境和挑战?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多位经济学专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image.png

专家介绍封小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南方日报、南方+:您认为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优势和机遇,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

封小云: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有着非常大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城市,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也是东莞的优势。东莞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产业链条缺口在哪里,面临哪些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要围绕填补产业链空白,突破卡脖子难题,来部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条补链强链。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东莞要了解哪些产业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顶端和前沿,紧跟时代发展和产业迭代的步伐。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提出统筹60平方公里土地发展新兴产业。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亩均产值,您有什么建议?

封小云:这是选择的问题。东莞在布局产业和招商引资时,一定要选择有市场成长性、亩均产出高的产业和项目。需要政府和市场来合作研究这一问题。因为政府和市场是有距离的,要充分发挥市场调配资源的作用,用健全的市场体系推动新兴产业补链强链。

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政府要承担一个重要职能: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松山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企业有走有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政府通过建设松山湖这样一个优质的发展平台,充分吸引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会争相进入。

优质资源的集聚,会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过去松山湖就像一张“白卷”,但随着优质经济社会资源的涌入,松山湖成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值得赞赏。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怎样才能在城市竞争中,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封小云:大学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层,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离不开大学。例如美国哈佛等名校的集聚地,同样也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东莞虽然缺乏高水平大学,但有另一个优势——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东莞要用好大科学装置等重点科研平台,推动更多二级、三级科创平台的建设,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过程,以此吸引高端人才。同时要认识到,高端人才的集聚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办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东莞需要沉下心来,做更多打基础、优环境、利长远的工作。

南方日报、南方+:您对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哪些建议?

封小云:现在是数字经济时代,东莞要注意全球产业发展的动向,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东莞已经有很多为数据产业配套的企业,但生产型服务业仍需依赖香港广深,在数字经济高端化发展上仍有提升的空间。东莞要通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让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活力,让新兴产业拓展增值空间。

【记者】吴擒虎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