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提醒:我们需要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因为“刷酸”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而是药品。刷酸除了享受“换肤”,还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呢?
什么是刷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刷酸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叫法,其实刷酸是一种化学剥脱术,因为除了刷酸,还可以刷一些不是“酸”的物质。化学剥脱术又称化学换肤术,是通过化学物质(酸或者其他物质)作用于皮肤表层引起皮肤不同水平的可控损伤(这是刷酸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操作的原因之一),从而诱导皮肤表层和真皮结构重建,起到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刷酸用的什么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去医院刷的酸主要类型有α羟酸、β羟酸、复合酸,其中α羟酸也就是“果酸”,大多数由水果中提取而来,低浓度的果酸能降低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连接,高浓度(50%以上)的果酸能促进表皮松解,常用来治疗黄褐斑、瘢痕、细纹(皮肤光老化的一种表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β羟酸的代表是“水杨酸”,具有温和的镇痛、抗菌、溶解角质的作用,常用浓度为10%~30%。
复合酸,是将不同类型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单酸组合在一起,不同的单酸作用机制互相弥补,以增强疗效。
医院刷酸和在自己家刷一样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在家使用的含酸产品是化妆品,酸及其盐类、酯类含量不得超过6.5%、PH不得低于3.5,而且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因此,相对而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较缓慢。对于一些皮肤存在小问题的人群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敏感皮肤以及想尽快治疗皮肤疾病的人群来说,应先去医院咨询再做决定。
有哪些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学剥脱术的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红斑、水肿、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瘢痕、感染、接触性皮炎、粟丘疹、接触性荨麻疹等。以上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酸对皮肤的刺激和破坏造成的,如化学剥脱剂浓度过高或停留时间过长、术后强行脱痂、护理不当发生感染等,但这也跟患者皮肤的个体差异有关。
其中,有一些是刷酸的正常反应,如刷酸过程中和刷酸后马上出现的红斑、刺痛、烧灼感等,一般配合冷敷或冷喷等可消退。如果上述正常反应持续时间过长,则应及时就诊。
如何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近年来各种医美项目、刷酸很火爆,但是不能盲目跟风。很多事物都有两面性,了解预防和正确处理刷酸的不良反应才能使我们真正享受刷酸带来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在决定刷酸前,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询问医生,并评估自己是否能刷酸,毕竟化学剥脱术存在适应证和禁忌证,与医生沟通后选择治疗方案;其次,不要存在不切实际的预期:刷酸不能解决所有的皮肤问题、刷酸不能保证没有不良反应(因为皮肤存在个体差异)、有些皮肤问题不适合刷酸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在刷酸过程中,一定要配合操作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也不要认为刷酸时间越久越好,不要强忍疼痛、烧灼感,这会带来更大的不良反应。
最后,刷完酸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刷酸后马上使用保湿面膜和(或)冷喷、冷敷处理,缓解皮肤的刺激不适,并适量涂抹保湿类产品;
2、刷酸后1~2天内,局部可能出现发红或疼痛,可采用冷敷或冷喷舒缓刺激感;
3、刷酸后3~7天内,治疗区可能出现脱屑或结痂,应让痂皮自然脱落,切忌强行撕脱,以防出现色素沉着、感染;
4、刷酸后7天内避免高温环境,如热敷、热喷、泡温泉、蒸桑拿等;
5、刷酸后避免揉搓皮肤,慎用其他角质剥脱剂,如维A酸类药物、去角质护肤品等。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和保湿剂,可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修复类产品;术后早期建议严格防晒;
(图片来源于网络)
6、视患者皮肤恢复情况,刷酸后1~2周内尽量避免使用彩妆;
7、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切勿使用偏方或自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化学剥脱术已成为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医患互相配合,依然是美容和治疗皮肤病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换肤”美容靠不靠谱?------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460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