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1、新华社:历时近17年,在美国对华发起的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案中,华北制药集团重审胜诉。
2、8月16日,统计局将公布7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
宏观经济
1、央视新闻:今年以来,我国服务业稳中向好,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近30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5.7%,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
2、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3月以来贷款利率再次确认回升趋势,在6月却意外出现中止。银行人士认为,上半年贷款利率下行主要是由于监管部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半年继续下行概率不大但能维持在低位。
3、南方日报:据海关广东分署统计,今年1—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4.49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0.5%,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1.1%。其中,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6915.5亿元,增长2.7%,自2020年11月起连续第9个月实现正增长。
4、央视新闻:随着自贸港系列政策不断落地落实,海南省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9.5亿美元,同比增长623.61%,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5、央视新闻: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将药店疫情防控情况纳入年度信用等级评定考核,涉嫌违法的及时立案查处。截至8月13日,全市共270家零售药店因疫情防控不力被查处,其中责令改正212家,停业整顿58家。
6、新京报: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科研人员基于中国碳卫星(TanSat)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标志着我国具备全球碳收支空间定量监测能力。
7、新华网:我国成功合成新型材料,可划钻石。新型非晶材料(AM-III)近日在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实验室成功合成。据专家介绍,AM-III密度与金刚石相当,维氏硬度HV高达113 GPa,可划伤单晶金刚石。
投资要闻
1、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前全球“缺芯”状态下,部分热销产品类目有所涨价,原本应当为正常商业决策。但市面上有人故意囤货并哄抬价格。部分不太正常涨价幅度,甚至一些中间商不当行为,将对下游产业公司、甚至整个国内电子产业生态都带来一定影响。
2、中国经济网:截至13日,今年以来公募市场共成立1081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1.97万亿元,即将突破2万亿元规模,新成立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5%、9%。据统计,新成立基金的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碳中和等板块。
3、经济观察报:8月初山西信托官网连续披露3只产品,“信德48号”、“信德52号”融资方均出现风险事件。针对产品发生逾期,一位山西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按照公司相关规定与合同约定,全力推进项目处置。
4、国君策略:政策稳增长预期逐步升温,风格轮动和资金热度稳定利好主题投资。市场风格轮动加快下寻找超额收益来源,稳增长预期下看好财政发力方向,推荐:新基建、碳中和、国货消费三大主题。
5、金融界:Wind数据显示,下周8月16日至20日,沪深两市限售股数量共计47亿股,以13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299.63亿元,均较本周环比有所减少。其中,解禁数量较大的个股有淮北矿业、龙腾光电、中粮资本、恩捷股份、芯原股份、正帆科技、中环股份等。
6、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1年8月16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
国际动态
1、上海证券报:桥水基金二季度继续加仓沃尔玛、宝洁、强生等多只美国消费龙头,同时对半导体板块加大布局力度。桥水虽然在二季度小幅减持两只中国市场ETF,但对阿里巴巴、拼多多、贝壳、哔哩哔哩、百济神州等中概股进行不同程度加仓。
2、央广网:欧盟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欧盟向中国出口商品1126亿欧元,同比增长20.2%;从中国进口商品2101亿欧元,同比增长15.5%。中国继续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3、经济参考网: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港口基础设施落后的弊端凸显,全球海运行业正面临65年以来最大的困境。全球目前约有超过350艘货轮堵在港口排队,导致延迟交货和货品价格上涨。
(编辑:周妙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