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客家巨子 弘扬慈善精神 田家炳纪念馆在大埔高陂银滩村开馆

长城看台
+ 订阅

为缅怀田家炳先生,弘扬田家炳的慈善精神,8月11日上午,田家炳纪念馆落成活动在高陂镇银滩村举行。

俯瞰田家炳纪念馆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梅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正勇,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全国人大代表、大埔杰出乡贤邓振龙为田家炳纪念馆落成揭幕。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金銮,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春明,市领导张晨、张运全、陈亮,大埔县领导熊锋松、黄建庭、李礼醒、刘裕君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馆仪式现场

活动上,田家炳长子、田家炳基金会主席田庆先发表视频讲话,对纪念馆落成表示祝贺和感谢。田庆先说,田家炳纪念馆的建成是对其最好的纪念,对他爱国爱乡、自立自强、重教兴邦、薄己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褒扬。纪念馆建成开放后,一定会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慕名而来,感悟家国情怀,真正让田家炳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田家炳基金会将继承田家炳先生遗志,坚守“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馈社会、贡献国家”的宗旨,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道德教育,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揭幕仪式(左起:马正勇、邓振龙、陈敏、朱汉东)

邓振龙表示,田家炳先生是他最敬佩的一位前辈、贤人,也是他艰苦创业、拼搏奋进的人生导师,一直以来是他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取诸社会、用於社会”“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这两句话一直铭记在心,始终不敢忘怀。在他事业小成之时,就效仿先生富而思源、感恩社会、回报家乡,致力于兴学助教、扶贫助困、修桥筑路,以及支持新农村建设等公益慈善活动。邓振龙指出,田家炳纪念馆的建成开馆一定能够成为展示先生风范的新窗口、弘扬家炳精神的新平台,能让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多地了解家炳先生和家炳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真正把家炳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田家炳长子、田家炳基金会主席田庆先视频讲话截图

同时,邓振龙表示,他将坚持向先生看齐,把个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去,用我们大埔人、我们客家人特有的诚信为本、创新为道、家国为魂、融通四海的客商精神,以及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观田家炳纪念馆

孙春明表示,田家炳纪念馆是原玉瑚中学校址改建而成,田家炳纪念馆的落成,既是对田家炳先生厥功至伟、盛德高风的最好纪念和追思,也是弘扬田家炳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大爱无疆精神的有效平台。我们要以纪念馆的落成为契机,大力弘扬田家炳老先生实业兴邦的爱国情怀、兴学重教的高尚情操、博施广济的慈善精神,传承他“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美德,学习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品德。

参观田家炳纪念馆

据悉,田家炳纪念馆在2019年奠基动工,今年5月完成建设、7月完成布展,由全国人大代表、大埔杰出乡贤邓振龙慷慨捐资1100多万元建造。馆内展示区域分为序厅、客家之子篇、明心立志篇、鸿业远图篇、高风懿德篇、华夏星光篇、遗爱千秋篇、尾厅等八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田家炳博士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参观田家炳纪念馆

田家炳博士是著名大慈善家、企业家、教育家,是享誉全球的客家巨子。他毕生致力公益,捐助巨款支持祖国各地特别是家乡大埔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各项利国利民的慈善事业,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其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斯人逝去,精神犹存。纪念馆的建成使用,为广大干部群众零距离感受家炳精神,为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瞻仰、参观、接受家炳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和有效平台,必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重要基地。

揭幕仪式后,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田家炳纪念馆。(图/掌上梅州 吴腾江)

田家炳:德泽四方 慷慨义举誉满神州大地

田家炳先生蜡像

田家炳先生祖籍广东梅州大埔,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其白手起家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但他为世人瞩目的原因,不是因为富甲一方的家业,而是他爱国爱乡的慈善情怀和助教兴学的满腔热忱。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并不是田家炳的最终目标,报效国家,造福于民才是他的最高理想。

早在20世纪60及70年代,田家炳先生就致力推动社会福利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后,田家炳先生受到很大鼓舞,以积极姿态率先参与到了内地的经济建设中。在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田家炳先生展开了一系列帮扶家乡及各地的捐赠行动:1978年,在家乡大埔捐建了第一座公路大桥——“湖寮大桥”;1982年,在大埔捐建了第一间中学——“家炳第一中学”。至今,田家炳先生已在大埔捐建中学11所、小学22所、幼儿园3所,6条道路、128座桥梁,还有10多所医院等等,累计近3亿元,令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1982年,田家炳先生在香港注册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门用作支持慈善及公益事业。除留下 “田氏化工厂”给儿女经营外,将其余名下价值十亿余元的四栋大厦租金收益,全部拨给了基金会,并把家族生意每年所赚利润的1/10用作基金会的经费。1984年,他将“田氏化工”交给儿子经营,自己则全情投入回馈社会的奉献工作中。

在捐赠中,田家炳先生最为重视的是教育。在教育中,尤其关注师范教育。他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培训教育英才的教师,因而发展师范教育,不啻为播种植苗,开辟水源。在他的捐赠下,一座又一座以“田家炳”命名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了各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田家炳旗下物业的租金收入,大幅减少。收入减少,对他的生计毫无影响。唯一影响的,就是已经承诺的助学项目,未能如期实行。为了实践承诺,一番深思以后,田家炳先生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今后也难有来者的壮举:卖屋助学!

2003年田家炳先生曾向银行贷款以捐助香港高等院校争取政府配对,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义举。2005年春,为尽快提前清付已承诺的捐款,及增加资金加快其它捐款,他又将一物业(工厂大厦)低于市价出售。

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至今,田家炳先生在全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因此,有这么一首歌在大埔流传着:“家炳牌楼家炳亭,家炳图书家炳琴,家炳电站家炳馆,家炳情谊家炳心。家炳电台家炳楼,家炳学校家炳桥,家炳医院家炳路,家炳星光照千秋。”

大埔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

记者获悉,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示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全国共121个单位入选,梅州市大埔县位列其中,系梅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区)。

据悉,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有效举措,是现代农业重大牵引性工程和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的重要内容,对提高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试点县建设任务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基础设施;二是培育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营主体;三是建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营销体系;四是增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支撑能力。当中,将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头市场+批发市场”等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推动形成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新机制。

虎山中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

8月5日,虎山中学教育集团挂牌仪式暨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虎山中学老校区二楼会议室举行。

大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蓝欣,大埔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核心校校长以及成员校校长参加了会议。

会上,蓝欣及大埔县教育局局长汪德欢、虎山中学校长黄广华共同为大埔县虎山中学教育集团揭牌。集团董事长、虎山中学校长黄广华宣读虎山中学教育集团首届理事会领导组织架构人员名单;蓝欣为集团首届理事会理事长颁发任命书;汪德欢为集团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颁发任命书。  

蓝欣指出,“集团化办学”是顺应改革潮流的新事物。组建虎山中学教育集团,作为集团化办学理念的实践,是大埔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对大埔教育的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蓝欣强调,教育是事关大埔未来发展的大事,要抓好集团化教育;发挥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要推广运用教学诊断和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助力一线教师努力工作;要充分运用教育基金会,主要用于奖教,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步发展镇级和创建各中小学基金会,助力大埔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