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茶行天下
+ 订阅

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刚结束,中国人又迎来一个浪漫的节日——七夕。七夕又称七姐节、乞巧节等,缘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

说起七夕,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应该就是“情人节”,但其实七夕本不是情人节。据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记载,农历七月初七,最初是古代女孩子之间交流和比试针线活的日子。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会穿上自己做的漂亮衣服,将针置于水碗通过影子验巧,再聚在一起切磋一下女红技术。

而在民间传说当中,织女则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成书于宋代《梦粱录》里写道:“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可以看出古代七夕节以儿童与女子为主角,甚是隆重热闹。

节日的设立让我们知天命、敬鬼神,而对自然的崇拜意识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上天的保佑。古人夜观星象,发现天上有两颗星星被银河隔得很开,又非常明亮。怀着疑问和想象,再联系当时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形式,遂分别将其命名为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汉时期民间流传的《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便已经将这两颗星比作两个相爱的人,隔河相望不得会面,只能终日以泪洗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凄美的故事衍生出无数的版本,才有了今时今日“牛郎织女”的传说。虽然如今的七夕更多地被人们认为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但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储七夕水等不少七夕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在延续。

在现代生活里,像牛郎织女这般凄苦的爱情也不大可能会重演,现代人已经跳出了很多思想的桎梏,拥有了更多爱己爱人的勇气,也重新赋予了这个节日不一般的意义。而千百年后,或许对于七夕,后人又有另外一番解读,来延续承袭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