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实例|150万!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成佛山装备制造企业与广东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订阅

7月20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成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市顺德区亚数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数”)产学研合作。这是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发挥“智囊团”作用,助力佛山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又一代表性案列。

精准匹配

两个月解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

高端数控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几乎被几大国外巨头垄断,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即使国外产品卖到天价,国人也只能照价购买。想不受制于人,必须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高级技术经理人张红泉仅花费两个月时间,便完成需求调研、精准对接、方案及商务谈判,促成亚数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150万产学研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东工业大学将帮助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转型升级。

而亚数与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20年。当时,顺德区容桂街道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委托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经理人团队对容桂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摸排调研,收集和分析当前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并输出《顺德区容桂街道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调研分析报告》,探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

“每天顶着烈日来回跑,身体上的艰辛不足为惧,最重要的是初心依旧很燃。”张红泉笑着说。经过后期回访和数十次的对接洽谈,张红泉发现亚数也与同行企业一样,深陷“低利”困局。如,外购的西门子控制系统占了机床成本的30%,而且交货周期无法保证。面对高昂的成本,亚数一方面通过提高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一方面也在积极尝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期冀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好的技术需要“伯乐“,企业又亟待前沿技术引领升级转型。张红泉利用自己多年建立的成果储备圈和人脉圈,成功联系到广东工业大学老师,经评定该老师数控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精准匹配亚数的技术需求。

经张红泉的全力引荐,双方第一次面谈非常顺利。通过创新沟通方式,张红泉还多次组织校企双方进行线上沟通,明确企业验收标准、帮助老师解决合作顾虑,降低双方时间成本,促成快速对接。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入高校智力,加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个例。其实,早在成立之初,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就挑选拥有十年以上数字化技术领域经验的技术经理人,成立以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陈耀军博士为首的专业顾问团队,团队成员包含项目部部长、资深技术经理人程富平、高级技术经理人张红泉、高级技术经理人朱园园等人,涵盖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传感等高精尖技术领域。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运营,团队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领域取得丰硕战果,成功为索菲亚家居等十几家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打造联合研发平台

破解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难题

除了主动出击挖掘企业真实需求,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还联合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意信息”)顺德研发中心共同打造“智造互联创新中心” 联合研发平台,帮忙企业在有需求时,快速找到高校老师,精准匹配技术需求。

这个平台旨在收集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和痛点,通过赛意信息这类的服务机构,将需求发布到平台上,再依托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丰富的高校资源或者专业的数字化技术经理人来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

联合研发平台建立后不久就收到来自索菲亚家居的技术需求,据了解,索菲亚家居一直是购买国外设备进行板材切割,成本昂贵,企业迫切需要改进工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成果库精准匹配到在叠板切割优化算法上有较深研究基础的广东工业大学刘强老师团队,并牵头组建起联合研发团队,针对企业具体应用场景,对该“潜力型”成果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再研发。

在2019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需求发布会上,索菲亚家居信息中心负责人透露,“与企业原来使用的国外CutRite优化算法相比,通过再研发的叠板切割优化算法在板材利用率上提升了两个百分点,预计为企业每年节省1000万以上的成本。”

推动关键技术落地转化

赋能佛山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佛山是一座制造业大市,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下好“先手棋”,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徐旭雁介绍,中心正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系统、快速、有效地挖掘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到成果或老师团队,高效促成技术对接,助推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传统制造业很多问题都是行业共性问题,一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程富平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丰富的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资源,深耕数字化关键技术领域(智能传感、机器视觉、制造智能-人工智能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设备预测维护等)转化,能针对行业共性问题提供专业、稳定、高性价比的服务。

高校为行业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企业能更专注于市场开拓经营,形成良好的融合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就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开设“数字化大讲堂”

探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最佳答案

目前,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实操层面缺少足够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企业成功案例,因此,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一种 “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状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做到“能转、敢转”,必须要让企业看到转型的价值。那么就需要加强前沿技术方向的宣导,引用一些高端的智力资源,来服务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意识提升。

为让企业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什么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何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规避风险,从2020年8月开始,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出“数字化大讲堂“系列课程,定期邀请前沿科技领域顶尖专家,结合实际和大量典型案例,解密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之路怎么走。

8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特聘专家、北京邮电大学电信传播中心-5G产业应用实验室主任黄传武解读新基建-数字经济转型新机遇;9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章秀银,中国联通佛山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高级智慧城市规划师许荣彬,讲解企业如何把握5G蓝海新机遇;10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锡凡,APSS高级计划与排程研究协会会长蔡颖,带来佛山产业转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先进的理论与实际需求碰撞出火花,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解题思路”。

“高校老师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强大的理论基础,为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整体方案,同时还能与同行企业家、专家智力建立有效的渠道,受益匪浅。”某企业学员说。

接下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还将着重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经理人的专业素质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经理人,打造更强的成果转化队伍。陈耀军博士表示,佛山传统制造业要打破“天花板“,塑造竞争新优势,亟须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聚焦企业需求,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