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扔汽油弹少年“优秀”?香港法官再这么判案会被投诉调查!

港真
+ 订阅

扔汽油弹的15岁少年被法官称为“优秀小孩”?中四男生向警察宿舍投掷汽油弹却判3年感化令……自“修例风波”以来,一系列黑暴案件的判决社会争引发社会争议。那些被质疑“政治凌驾专业”“立场先行”的法官,也被香港社会称为“黄官”。但每逢市民根据现有机制投诉“黄官”裁决不公时,却难有奏效。

这一现象将有望得到改变。从8月16日(下周一)起,香港针对法官及司法人员行为投诉的两层机制将生效,正式委任9人担任投诉法官行为咨询委员会成员,受到多位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欢迎。

那么这一新机制将为香港司法带来哪些变化?16日之后,香港市民是否就可以投诉“黄官”裁决不公?

判决遭社会质疑频频出现,投诉机制难以见效

近年来,香港社会高度政治化,法治面临冲击。尤其是“修例风波”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黑暴案件,部分法官的判决备受社会争议,被市民质疑明显偏袒暴动者,甚至被质疑“政治凌驾专业”。

如2020年1月,香港一名15岁少年在元朗街头投掷3枚汽油弹,认罪后仅被判感化18个月。裁判官水佳丽还称被告是“优秀小孩”“满腔热忱”。

“这样的结果让社会感到非常诧异。”香港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张国钧告诉记者,这样的判决会给社会释放出错误的信息,让社会误认为青年人参与黑暴甚至做出非常危险的反社会行为可以得到纵容和姑息。

市民对此不满,投诉裁判官水佳丽在量刑时态度偏颇。然而司法机构却发表声明,表示投诉不成立。同样产生争议的判决,还有2019年11月患有亚式保加症的15岁中四男生向柴湾已婚警察宿舍投掷汽油弹一案,何俊尧得悉后却表示:“唯一受伤可能是被告被制服的时候。”最终判被告3年感化令。

之后,市民投诉何俊尧八宗案件,指他裁决不公,立场偏颇,对警员怀有敌意。但大部分投诉均不成立。社会评论多认为,香港法官有过度偏袒的倾向,司法投诉制度也有轻率之嫌。香港理工大学学者陈伟强批评,香港现行投诉机制是由殖民地时期留存下来的产物,让司法机构以司法独立为借口成为“独立王国”;此外,由总裁判官处理投诉并不恰当,正如“自己人查自己人”,整个投诉机制形同虚设。

张国钧认为,近年香港社会大众非常关注法官在处理有关黑暴案件,特别是部分案件的量刑与社会大众的认知、期望出现较大落差,近期也有很多社会声音质疑香港司法制度下的法官,他们是否掌握社会“脉搏”,了解社会情况。

投诉法官及司法人员机制拟引入两层架构

为了改变目前“失效”的投诉机制,香港司法机关日前透露,将设立处理针对法官及司法人员行为投诉的两层机制。由多于一名高等法院法官所组成专责的法官小组作为“第一层”,去调查投诉;咨询委员会则作为“第二层”,就投诉个案进行审视和给予意见,并由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就每项投诉作最终决定。

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如果与终院法官和法院领导的行为直接相关的可跟进投诉,不论其性质属严重或轻微,均会按上述两层架构处理。

 2021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张举能在新闻发布会发表讲话。

2021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张举能在新闻发布会发表讲话。

咨询委员会以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为主席,并由4名法官和4名社会人士担任成员,任期两年。张举能表示,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资深法官和社会人士,在司法或其所属的专业及公共服务范畴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有助提高处理针对法官及司法人员行为投诉机制的透明度和问责性。

张国钧认为,这次投诉机制改革,显示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听到社会上强烈的声音,是呼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在确保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增加处理投诉法官制度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引进社会人士相信也是为了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

资深大律师、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认为,引入业外人士有助把社会声音带入委员会,令委员会更“接地气”,是有需要的,也是常态安排。

全面司法改革势在必行,法官投诉机制迈出第一步

张国钧表示自香港开埠以来,司法机构可以说是香港最古老的机构之一,行政机关难以“触碰”到司法机构,而司法机构自身也缺乏动力去推行改革,导致很多方面的问题积存下来。

这次处理法官投诉机制的建立,是香港司法改革的其中一步,也是第一步。香港司法机构终于回应社会需求和期望,推进司法改革。但张国钧也希望,往后司法机构有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包括审案程序、社会大众司法负担、法律援助制度滥用等等。

【记者】陈彧  

【实习生】单连新

编辑 陈诗琳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