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村里,把工作做实一些”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到了清远连樟村,学村情找问题想对策

南方+

2021年8月13日南方日报A03版

2021年8月13日南方日报A03版

■镇里来了工作队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来到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看到村里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动情地说。

6月29日,省委办公厅—恒健控股公司的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进驻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当天就到了连樟村。如今的连樟村,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村民的生活比当年更红火了。

“对于总书记交付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时时刻刻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作队队长黄江波说。为了描绘连江口乡村振兴的蓝图,队员们这一个多月来行走在田间地头,走遍了几乎每一个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工作队员们都选择住进村里,为村里的进一步发展忙碌起来。

连樟村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村民的生活比当年更红火了。吴明 摄

连樟村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村民的生活比当年更红火了。吴明 摄

驻镇变“住村” 个个都支持

7月29日,距离工作队来到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过去了整整一个月。这一天,工作队住地正式搬到了距离镇区几公里的城樟社区粗石坑村里。

“按照驻镇工作的要求,工作队可以住在镇区,但大家都觉得住在村里有助于将扶村工作做实一些。和村民们住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活,更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也能在最基层一线锤炼我们的队伍。”当工作队队长黄江波向队员们说起“住村”的想法时,队员们却令他意外地都很支持。

工作队最终把落脚点选在粗石坑村的一处两层半的空置房里,房主人叫王学传,是粗石坑村当地的村民。当工作队找到王学传,提出要租用他的屋子时,他有些出乎意料。“愿意长住在我们这里的,我们当然欢迎。”直到去年,王学传和他的三个兄弟都还住在泥土砖石结构的老房子里。在当地“三清三拆”政策的帮助下,四兄弟终于拆掉了旧房子,盖上了新屋。

工作队的成员们谈论起未来三年的种种规划,以及即将开始的“住村”新生活。有队员笑言,要在村前留一小块地给大家耕种,等以后找专家做合理的规划,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梦,就从眼前的这几亩地开始!”

王学传的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他曾经不太相信这些“城里来的”会跟自己的生活有太多交集,如今,他有点期待未来的好日子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邻居了。很多东西我们不懂呢,您要多指导我们。”队长黄江波紧握住王学传的手。

村民在扶贫车间里工作。吴明 摄

村民在扶贫车间里工作。吴明 摄

又一个新产业要落户连樟村

住在村里仅仅是开头一步。黄江波说,还是要多走、多看、多想,只有对连江口镇有了深入的认识,才能规划未来的蓝图。

连江口镇位于英德市南部,距市区25公里,距广州115公里,地处北江、连江交汇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据史料记载,连江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远近闻名的北江小三峡之一的浈阳峡,因带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峡,此峡险峻秀丽,以其“古、秀、奇、险、幻”而名扬千古,历代游人为它吟诗作赋,写下不少传世的诗篇。如今,每逢节假日自发结伴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连江口镇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给该镇带来一万多的移民,这些移民因耕地大部分受淹而成为剩余劳力。

优异的自然和人文禀赋,是发展产业的前提。在一份中投大数据提供的《连江口镇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连江口镇的投资环境总体评分在清远市的81个乡镇中排在第3名,处于第一梯队。

这一个多月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派出队员蔡炯福和其他队员一样,走遍了连江口镇几乎所有的村庄。连江口镇被北江、连江分隔成东、西、北三个部分,一些偏远的自然村,距离镇区居然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工作日里,除了和村镇干部、村民们调研、交流外,很多时间都是在山路上颠簸度过。“有一次车在深山里开没油了,还是村民们给我们送来汽油,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连江口镇山地、水域面积较多,不少地方还在生态保护的红线内,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连江口镇的产业发展不足,土地资源少、分布散。所以接下来如何用好“三块地”的改革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靠山吃山,连江口有约7.8万亩的竹林,盛产一种鲜嫩肉厚、口感独特的麻竹笋。每年的6—8月,从山上收获麻竹笋后运到村里或镇上的收购点贩卖,成了不少村民在种田之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运气好的话,村民一天卖竹笋能收获百来块钱。

近日,一个新的产业就要落户连樟村了。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青山研究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禾虫养殖专家陈兴汉博士已经在连樟村着手打造“高端丝苗米+禾虫”绿色生态高效种养模式示范点。“如果我们试种成功,既可以保证粮食增产,又可以带动农民大幅增收,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谈起禾虫,工作队员李剑辉眼中充满着期待。

清远英德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民在查看瓜苗长势。吴明 摄

清远英德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民在查看瓜苗长势。吴明 摄

来了一个月,学村情找问题

连樟村,驻镇工作队来到连江口镇的第一站。相比2018年总书记来视察时,如今的连樟村有了新的飞跃。

连樟村村口,村民陆秀媚的摊位上,红茶、本地枝叶、山柑皮、笋干摆得满满当当。摊位上最热销的,是用当地蜂蜜制作的冰粉,吃起来十分清甜。陆秀媚曾经在外地做童装生意,随着家乡产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连樟村人选择返乡发展。

在收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工作队又再次访问了连樟村曾经的贫困户陆奕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视察时,曾与陆奕和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生活怎么样、有哪些困难。对于总书记关切的话语,陆奕和至今还记忆犹新。

近年来,村口的连樟客厅、村党群服务中心、观光茶室、碧道等项目相继建成;乡村振兴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英红九号茶叶种植等13个产业项目逐步落地。曾经被总书记牵挂的家庭如今已经致富奔康:依托村里举办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陆奕和成功考取了电工证,在当地产业园有了稳定的工作,儿子和女儿也相继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的未来从脱贫开始,向着致富迈进。

“上一阶段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种鞭策与激励。”黄江波说。在与当地镇、村干部的交流中,工作队了解到了近年来脱贫攻坚给连江口镇带来的巨大改变,但同时也有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尽管近几年来产业振兴带来了大量村民回流,但部分自然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仍很严重,有的村常住人口已不足四成;镇上的中小学近年来硬件设施提升得很快,但师资力量却较为薄弱,教师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再过几年,就很难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

乡村振兴要解决“把人留住”的问题,一个村如果没有带头人,很多产业也很难推行下去。令工作队感到振奋的是,在近几年的村级换届中,不少村“两委”已经换上很多年轻的面孔了。

如何留住人,对于驻镇工作队的成员来说也是一场考验。这是一个过半数的队员为“80后”“90后”的队伍,来自恒健控股公司美丽乡村基金的王国瑞便是其中之一。王国瑞主动报名参加驻镇帮扶工作,但是对于未来自己能在这片土地实现什么,他心中还有些疑问。来了一个月后,扎实的学习、充实的工作让他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队伍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使命而来,个个心怀理想、充满激情,每个队员都有特点。李剑辉是队中的老大哥,做事非常稳重;金融助理纪逾睿思维活跃,点子多;北京大学高材生刘亚方对振兴乡村教育情有独钟;王国瑞说话不多,但给他的任务不用交办第二次;从事规划工作的田思劭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心爱的相机,记录着乡村振兴的一切。我们一定时刻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辱使命,不负当地老百姓的期待。”黄江波说。

【记者】吴扬 徐勉 曹嫒嫒

编辑 梁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