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仲恺的经济发展形势良好,这背后有哪些原因?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有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俊。
南方日报:今年上半年,仲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等5个经济指标涉及的8个数据均位居惠州市前列。你怎么看这个成绩?
汤俊:这背后源于仲恺高新区持续扎实地推进产业发展工作。今年以来,仲恺积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产业强区,优化择商引资,做实经贸流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面对这份成绩单,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因为进入下半年,受相关经济指标基数抬高、疫情反复、原材料上涨、“缺芯”“缺电”“缺柜”等多重因素影响,仲恺总体经济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大。因此,还是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南方日报:我们对比了近年来仲恺的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发现近几年仲恺的工业投资相比之前的年份呈大幅增长的趋势。目前,仲恺工业的结构和质量如何?
汤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的不断加强,仲恺工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北斗、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壮大,为仲恺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仲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3%,占惠州市电子信息行业总产值48.5%。可以说,仲恺高新区托起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工业对仲恺经济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完成了规上工业增加值246.3亿元,增长31.6%,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9%,拉动全区GDP增长15.5个百分点,工业在仲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仲恺坚持把更多政策“红利”和资金“活水”引向工业项目,实现工业、经济量质双提升。主要体现在项目质量更好、产出质量更优、动工质量更高等方面。比如,2019年以来,仲恺共引进优质储备项目297宗。其中,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约为95%,高企项目占比约为93%。
南方日报:当前,仲恺选取苏州高新区作为赶超对象,你认为苏州高新区哪些方面最值得仲恺学习借鉴?
汤俊:苏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内,旁边有上海这个国际型大都市,与惠州的地理位置有相似之处。苏州高新区如何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如何与上海等核心城市进行产业互动和创新互动,都是值得仲恺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苏州高新区有六大主导产业,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数字经济。这里面大部分是电子信息产业,与仲恺的产业类型比较相似,仲恺可以研究苏州高新区的产业演化路径,借鉴它的发展模式。
另外,苏州高新区和仲恺高新区都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早期也被人诟病为“大工厂”。如今,苏州高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0%以上。它如何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走向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环节,提高产业价值链地位,增强创造财富能力,都是值得仲恺学习的地方。
虽然今年上半年仲恺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营商环境、产业结构布局、工业增加值、研发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与苏州高新区仍存在较多差距。苏州高新区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领域都走在前列,仲恺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推动资源向两大领域集中,学习苏州高新区先进经验,锻长版、补短板、抓创新,最终建成国内一流高新区。
【记者】刘光明宝
链接:《惠州仲恺产业怎么突围?近十年数据揭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