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客韵——中华客家山歌》第一节:月上思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订阅

广东 黄羌山歌 

演唱:黄羌村民

门前桐树开白花,大风吹来满地下。

有心阿妹先开口,莫作杨梅开暗花。

这是在客家山区的青山绿野之间,客家男人高唱情歌,这是客家男人献给女人的灵魂之歌。根据专家们的考察,客家民系最初起源与晋代战乱中源流民的南徒。魏晋六朝的各种思潮大激荡、人的精神大解放和个体生命价值的高扬,成为了客家人“出发前的记忆”,也铸造了他们热情如火、自由放达的天性,而南徒的流民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必然要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交往甚至相融,因此客家歌浓情粗犷,客家男女敢于高唱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就不奇怪了。

客家情歌是客家山歌中最为精彩的份量最多的部分。客家情歌运用的手法与风格深受中原的影响。“十五国风”中的恋歌是客家情歌的“根”,它那种健康乐观的基调,直率大胆的风格,以至于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描写,对“谷则弄室,死要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爱情宣言的表达,都予以客家情歌深远的影响。客家情歌“根”在中原,却成长于南方,由于以前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相对落后,客家人受传统的意识形式和伦理道德的束缚较少,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随心所欲、无所羁绊的状态。客家先祖迁居新地后自然而然地与当地文化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客家情歌文化:

高山顶上一枝梅,手攀花树望郎来。

阿姆问涯望脉个,涯望梅花几时开。

这首山歌反映了客家妹子对爱情的期盼,对婚恋自主的追求。为了躲避封建礼教的束缚,巧妙地用“涯望梅花几时开”来掩饰自己对情郎的等待与盼望,充分体现了客家妹子的聪明机智。

石灰落田水就清,妹哎交情爱交心。

爱行大路照直走,转弯抹角怕曼人。

客家妇女对爱情很执着,一旦看准对方便会不顾一切地去爱,既大胆又泼辣:

鹞子想飞唔怕高,哥妹相恋唔怕刀。

生爱结成双飞鸟,死爱上天过鹊桥。

这些山歌都反映了客家妇女只爱真情不贪宝贵,执着相爱生死相随的美德。体现了客家妇女率真的性格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地执着追求的恋爱观。

客家妇女的相思情歌也是令听者为之动容的:

阿哥走撇妹断肠,三餐茶饭食唔香。

紧食热茶口紧渴,紧想心肝夜紧长。

……

日头一出照四方,同情哥路头长。

鸳鸯枕上无双对,日里盼夫夜思郎。

……

这两首情歌描述了客家妇女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许多客家妇女在新婚之中,丈夫就出外谋生创业,音讯渺茫,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得见面。客家妇女年纪轻轻就要“守活寡”,这些相思的情歌表达了她的痛苦与无奈,但也体现了客家妇女为了爱忍受寂寞与孤独,苦苦等夫归来的执着的爱情观。

情,是客家山歌最强烈的象征;爱,是表现客家民系人格化,追求精神文明的特征。浓情似火,为情而抗争;大爱至真,为爱而献身。情与爱突出地表现了客家民系至为宝贵的个性。客家情歌不受儒家“中庸”之道的约束,承接魏晋时代天放的精神,让人性在自由的天地中得到充分的释放,这也是长期形成的客家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也充分体现为这种客家精神是先进文化主导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山歌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不仅是曲调,更是唱词,唱词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中赋、比、兴等修辞手法而精妙绝伦,而客家情歌更为突。客家情歌是跟青海的花儿、东北的二人转、西藏的锅庄舞等并驾齐驱,是我们国家民间文艺宝库的一朵奇葩。

广东 大埔山歌

演唱:菊子

白白嫩嫩唔贪,乌乌赤赤唔嫌,

阿哥好比当梨样,越乌越赤还较甜。

这首山歌都是把心里话直接说出来,但很形象化,感情都很深刻,语言也很优美。当梨,又名山稔果,是客家山区常见的一种野果,果实成熟时从红褐色变成黑色,越成熟味道就越甜。用当梨果来比喻那些因为劳动晒得乌黑的男子汉,表达了客家女人朴实真挚的爱情观。这种婚姻观念中的审美接近原始,却是持久而富于生命力的。当然,他们也丝毫不掩饰地对美好的向往

高高山上一棵松,层层叠叠似灯笼。

咹好灯笼没烛点,咹好姑娘没老公。

像《诗经》常用的“比、兴”艺术手法一样,先比然后起兴。首先是以一物作比,然后起兴来说出要说的话:

新做眠床四四方,四面横屏绣鸳鸯。

单身妹子床上坐,翻去翻转想情郎。

前面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然后再说出主题,先是比,后是兴。除了一物比一物外,客家山歌中,偶有用两物来比,一物起兴:

天上星星伴月光,一对鲤鱼游水上。

鲤鱼要食东江水,妹仔要爱种田郎。

因为客家人所处地区多为山野,农业是主要生产方式,甚至畜力也很少使用,更多的是依赖人力,这深刻影响了他们对体貌等一些外在审美的追求。 

广东 紫金山歌

月光无火样咹光,井底无风样咹凉?

阿妹生得样咹好,身上无花样咹香?

历经艰辛的客家人,他们对生活要求不高,对爱情的态度也十分朴实和坦率。他们不期待光鲜,不需要精彩,他们只希望一日三餐,相互陪伴,一起看细水长流。因此客家情歌里对心悦的姑娘的赞美也显得那么朴实、情真意切。

广东 陆河山歌

演唱:菊子

榄树打花花揽花,郎在榄上妹榄下,

掀起衫尾等郎榄,等郎一揽转屋卡。

这首山歌跟湖南民歌《采槟榔》意境很接近,同时采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把男女共同劳作一起回家的甜甜蜜蜜,含蓄地表达出来。歌词中的揽与榄,会心之处,胜过万语千言。这样的情歌,在客家山歌中比比皆是: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

这首山歌感物即事、自然流畅。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结构试探恋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贴切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急于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与“郎”偕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试探他心爱的姑娘。

在客家情歌中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描绘客家女微妙而急切的心理的爱情歌曲:

广东 河源山歌

演唱:菊子

三步行来两步企,三餐吃饭都想你,

大石底下种竹笋,几多暗想无人知。

这种滋生的大自然的劳作中的爱情,自如山风山泉一般清纯。动的是真情,要的是真情,相悦的更是真情!情义是唯一的标准,这是客家人至真至诚的爱情。

妹子割草上山岗,翻去翻转来看郎。

翻去翻转踢脚趾,只骂石头唔骂郎。

客家情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如: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表现手法。

同妹嬲到二三更,听到鸡叫就着惊。

打开窗门看星子,样般润月无润更。

……

郎有心来妹有心,二人恰似线和针。

银针唔曾离丝线,丝线何曾离银针。

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在隐喻的手法中,又派生了一种谐音的手法。客家山歌里也用得很多,例如:

日头落山又一天,老妹单身又一年

一心恋郎人阻隔,扁担烧火炭无圆

……

隔河经过妹花园,荷花开撇正来莲

灯芯拿来织草帽,两人有心慢慢缠

这里就有四个谐音,前一首“炭”与“叹”,“圆”与“缘”;“莲”与“连”,“芯与“心”都是谐音。听起来韵味无穷。又如:

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歌中利用“成双”语义双关,构成整首山歌的歇后双关,一方面指哑子食着单只筷,想要一双筷子却又说不出来,一方面则双关语地借筷子成双抒发自己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的意思,委婉储蓄、耐人寻味:

岭岗顶上一株梅,手攀梅树望郎来。

阿妈问涯望脉个,涯望梅花几时开。

歌中起兴“岭岗顶上一株梅”是写景,借眼前之景,引起下面的故事情景,借母女问答,表现了姑娘的机智聪颖、爱情真挚。

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绫罗妹系纱。

哥系高山石崖水,妹系山中嫩细茶。

这首情歌写的是热恋,青年男女热烈的爱情,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别有一番情趣。 “赋、比、兴”的方法,在客家情歌中也是常用的,而且常有变化和发展。先看看“直言其事”的“赋”的手法,这种例子很多,信口就可以唱出来:

高山岭顶打山歌,妹在房中织绫罗。

阿妹听到山歌响,手酸脚软难抛梭。

客家人的生活中,男女经常共同劳动,容易产生感情。反映劳动和爱情的山歌内容特别丰富,涉及面广。情歌中,有青年男女对心仪对象的暗生情愫,有热恋中的缠绵,有对爱情的坚贞,也有对追求者的巧妙拒绝。客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如:

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

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能挑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画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抒情叙事,浑然一体。再如:

妹在塘边洗衣裳,手拿擂槌眼看郎。

擂槌打在妹手上,只怨擂槌唔怨郎。

这是劳动情歌,在山歌中数量最多。

还有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情歌。如:

郎有真心妹有情,两人牵手拜神明。

当天烧香来发誓,永久千秋唔断情。

江西 南康山歌

清早里爬起哟蒙雾天,唔晓涯妹子在哪边,

保佑龙天起大风,吹开蒙雾望娇莲。

客家山歌成了热恋男女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反过来男人思念女人的情歌,一样的情深意重。那些因为生计被迫出门在外有家难归的男人,想念天各一方的贤妻,无计可施,思念之情喷薄而出为一首首情歌。

广东 凤岗山歌

演唱:杨艳芬

对面那个是曼人,日头晃眼看不清。

涯唱条歌仔溜过去,阿哥你有心就来寻。

哎呀哥,阿哥一担妹一担,挑烂肩头咬烂衫。

咬烂衫来妹会补,阿哥你挑烂肩头肉难生。

如同客家山歌的千姿百态一样,客家情歌也是既含蓄又奔放。情歌里,男女之间的爱情缠绵如丝,甘甜如蜜,欲言又止,欲罢不能,千回百转,不能尽言。

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

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

此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和由此而生的猜忌。前二句,女主人公将情感的表达与物质上的准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这得力于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莲”谐“怜爱”之“怜”,民歌中常以“莲”表达男女爱情。“莲羹”即“莲子羹”,“莲子”即“怜子”之意。“藕丝”之“丝”,谐“思念”之“思”,也为民歌所常用。女主人公时刻准备着丈夫归来,弥补彼此长久分别期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损失。然而,她的希望一次次地化为失望。她猜度丈夫不归的原因,以为他有了外遇。一个对丈夫一往情深的纯情女子,往往最怕失去丈夫的爱,因而对丈夫的感情最为留意,最为敏感。女主人公正是如此。但这种猜忌的表露,却又是比较含蓄的,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暗喻

和连类比物相结合的手法。承前二句食物而来,后二句以餐具箸、匙为比。箸,筷子。筷子成双为用,暗喻丈夫和别的女人成双作对。匙单独为用,女主人公以此自比。丈夫的负心行为,只是女主人公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不一定是事实,而女主人公心中却因此充满了妒忌、酸楚和哀怨痴情简直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真是爱之愈深,怨之愈甚!

(作者:陈菊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