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 | “拜七姐”——七夕节(乞巧节)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 订阅

七月初七“拜七姐”是岭南传统风俗,自古以来,东莞市望牛墩镇的民间女子每到七夕就有制贡案,摆巧物,拜“七姐”的传统习俗。

望牛墩镇的乞巧习俗活动历史悠久,其独特之处,一是“论七夕为六夕”,即在农历七月初六交子时辰于贡案前举行拜祭七姐仪式,虽也源自古代中原,却区别于许多地区;二是以制作“七夕贡案”为习俗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主要特征是民间女子以乡土材料、农作物等为原材料手工制作各类巧物,在八仙台上铺上一张大红布,挂上神围裙,摆上各种手工饰物和人物公仔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贡案制作越来越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做工精巧、造型生动、色彩鲜明等特点,如均创作七种花、七种果、七双绣花鞋、七张台椅、七套衣服贡给七姐,并由七个女子组成一队祭拜,有着强烈且具有特色的象征意义;三是贡案上专设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手工制作模型,作为祭拜对象,突出了习俗中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心理追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上均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目前东莞望牛墩七夕节(乞巧节)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