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东源阮啸仙纪念大桥今日通车,3万多群众告别摆渡出行历史

南方+ 记者

经过2年多施工建设,8月12日早上,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阮啸仙纪念大桥正式通车,下屯村及周边3镇6村共3万多名群众,正式告别靠渡船来往东江南北两岸的历史,两岸群众从此有了快捷出入通道。

阮啸仙纪念大桥连接“东江画廊”南北两岸。黄赞福  摄

阮啸仙纪念大桥以革命先烈阮啸仙命名,大桥横跨东江两岸,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总长2869米,其中桥梁长575.7米,桥宽13米,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2019年7月23日,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总投资约7353万的阮啸仙纪念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东江北岸3万多人的交通出行条件,同时也为南岸的群众以及前往阮啸仙故居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多便利。”义合镇相关负责人说。

阮啸仙纪念大桥两岸风景如画。黄赞福  摄

阮啸仙纪念大桥两岸风景如画。黄赞福  摄

据介绍,义合镇位于东源县南部,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多人,东江自东向西贯穿该镇,将该镇分成南北两部分。

过去义合镇没有跨东江大桥,东江北岸的义合镇下屯村、香溪村、上屯村,黄田镇青溪村、乌坭村,仙塘镇禾溪村3镇6村约3万多名群众,与东江南岸义合圩镇的往来主要依靠落后的渡船交通,出行十分不便。

如今,群众从北岸阮啸仙故居,驾车过桥到南岸义合圩镇,只需5分钟;北岸群众与南岸梅河高速公路的时间距离也大大缩短;北岸群众乘渡船往返东江两岸的场景从此成为历史。

车辆在阮啸仙纪念大桥上通行。黄赞福  摄

车辆在阮啸仙纪念大桥上通行。黄赞福  摄

据悉,东江北岸的义合镇下屯村是革命先烈阮啸仙的故里,也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下屯村阮啸仙纪念馆作为河源市重要的红色革命旧址之一,被先后授予全国审计干部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党史团情教育基地、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共河源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河源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1日,阮啸仙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阮啸仙纪念大桥不仅把义合圩镇与周边3镇6村连成一片,还将促进周边片区经济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奔康,加快东源县域公路网结构的完善。对于优化东源县的投资环境,带动东源红色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阮啸仙是我党建党初期的50多位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早期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通讯员】蓝天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