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京奥运会顺利落幕,除了赛场内的成绩单备受关注外,赛场外的比拼也成为了另一个焦点。
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除了腾讯、咪咕视频等视频平台继续通过视频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奥运精彩外,作为本届奥运会持权转播商以及全球首家参与奥运赛事转播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快手为百年奥运开启了短视频传播的“元年”。
如今奥运落下帷幕,对于长短视频平台而言,通过奥运又得到了什么呢?
作为全球盛事,奥运对眼球的吸引力自然是最主要的。据南方+记者从快手方面了解到,截止8月8日,快手平台内奥运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730亿,奥运赛事点播总播放超55.9亿,端内互动总人次高达60.6亿。而在腾讯方面,数据显示,在开幕式及前9个比赛日,腾讯全平台累计播放量高达105.7亿,日均点播UV比里约奥运会同期增长234%,日均点播VV也同比增长433%。此外,微信视频号是这次腾讯奥运的重要阵地。今年奥运期间,众多创作者通过微信视频号从各维度展现赛场内外精彩。其中,腾讯体育官方视频号围绕中国奥运健儿夺金等内容,产出多条点赞数超10万的短视频,收获了可观的播放与互动表现。
收获了流量的视频平台,自然不会放过流量变现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奥运活动,探索体育营销新可能。据快手方面表示,活动期内,包括中国联通、安踏、红牛、必胜客、小鹏、东风日产等近30家企业与快手展开品牌商业合作,同时,奥运会TOP级赞助商宝洁也与快手一起,发起奥运相关短视频话题活动,总播放量超3.37亿。而据腾讯方面透露,本届奥运会期间共有超过35家品牌选择与腾讯展开合作,不管是品牌客户数量,还是奥运招商规模,均创国内互联网平台之最。其中就包括中国奥委会及2022北京冬奥会双料合作伙伴安踏,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伊利这两大重量级奥运营销品牌。
一方面收获了流量,一方面赢得了收益,视频平台的奥运生意似乎做的不亦乐乎,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行为的改变,视频平台通过购买版权的方式参与到奥运这种大型赛事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挑战。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在本届会的转播权要求上,需要有2小时的延迟,这对于腾讯这样获得转播权的平台极为尴尬,因为这意味着用户可能通过其他拥有直播版权的平台看完赛事直播后,在腾讯上面还无法看到相关的内容。
此前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获得赛事内地网络转播权的为腾讯与优酷,但当时一方面用户在移动端的体验和普及程度与当下无法相比,另一方面是当时的转播延迟只有30分钟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奥运会依然精彩,依然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顶流,但是在网络传播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平台也要从这次奥运版权的问题中得到教训,重新审视如何结合新变化才能更好地抓住用户的眼球。
【记者】叶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