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连江口镇下步村黄奎利:做群众“知心人”

南方+ 记者

“既然父老乡亲信任我,我也要为家乡做点事!”自2011年高票当选为英德市连江口镇下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黄奎利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为家乡做实事,加强党组织建设,修建乡村道路和机耕路,新建村委办公大楼,引进红茶产业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资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儿童……在黄奎利“领头雁”的带领下,下步村正走向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今年6月,黄奎利获评“英德市优秀共产党员”。

黄奎利(左二)与村民讨论村中事务。

退役不褪色,为民返乡担重任

黄奎利是土生土长的连江口镇下步村塘边组人,年轻时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部队服兵役。退伍后在外地打拼创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2010年,彼时33岁的黄奎利回到家乡发展,当时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还有很多村民也劝说我,想我回来带动一下村里发展。自己心里也是希望能为村里做点什么,哪怕一点点变化。”于是,第二年,黄奎利积极参加了村委换届竞选,最后以高票当选为下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并任职至今。

黄奎利把改变党员群众的思想作风作为上任后的首要任务。“那时候村里的干部群众,思想都比较落后,做事散漫。比如村里开会的时候,下面经常还有很多个‘小会’。”为此,黄奎利高度重视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抓“两委”班子带队伍能力,规范党支部管理,关注发展党员和党员学习问题……

在黄奎利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党员干部作风悄然发生转变,一改过去懒散懈怠的状态,干事劲头足,为民服务冲在前,党群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党群凝聚力大大加强。“黄书记经常要求我们心里要一直装着群众,要了解村民的生活疾苦,有诉求的尽量去解决。”下步村村干部肖亚平说。

心系村中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黄奎利以“加强农村交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支撑”为指导,积极推进下步村乡村道路建设。在其任职期间,协调建成乡村道路共32公里,完成下步村38个村小组的乡村公路及机耕路的全覆盖,组织建设村中五个片区的农村灌溉工程,建设农村高标农田,修建水圳陂头,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更好保障。

2019年开始,下步村启动“三清三拆”新农村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黄奎利带领村干部四处奔走宣传发动,召集村民代表开会、组织村民组长会议、商讨启动事宜等,其中也遇到许多的争议与不理解,对此,他笑着说,解决的办法就是耐心,做多几次解释工作,解决群众的疑虑。如今,在黄奎利的牵头促成下,村里建成了污水处理池4个,拆除危房约9000间、共2.8万平方米,建成整洁村18个、示范村1个。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18年,黄奎利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在下步村引入仙绿湖小镇项目,并与所涉及的村民群众落实好征收租赁工作。同年,他还引进老茶园食品公司,在村中打造了超过130亩的红茶种植基地,同时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的输出问题。如今,村中已经种植超过500亩的茶叶。2020年年底,黄奎利经过实地考察,再次引进新型产业——野菜种植,并于2021年逐步开始实施种植。

此外,下步村委旧办公室设置在原下步村白沙小学,因时间悠久,楼房办公场地办公条件简陋,从2015年开始,黄奎利利用村集体经济筹建下步村新办公楼,该办公楼于2018年完成建设,2019年正式搬迁。建成后的办公楼宽敞明亮、指引清晰、功能齐全,得到前来办事的村民频频点赞。

急群众所急,积极为民办实事

过去十年来,黄奎利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急,切实为群众办了许多民生实事,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尊重与信任。“这个书记没得说的,什么都搞得很好,为民着想,做什么都敢作敢为,为村民做了很多事情。”下步村一村民表示。

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奎利带领下步村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开展测温排查、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累计发动党员、群众108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网。

黄奎利(右)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急。

黄奎利(右)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急。

为更好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黄奎利深入摸排了解情况,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成员、经济情况、急需解决问题等,并及时给予帮助。多年来,黄奎利个人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资助学费、生活费约6万元。2017年考上深圳大学的肖碧康说,黄奎利不仅个人资助其上大学,还联系了一些社会团体帮忙,并鼓励自己好好读书,不要担心家里。

逢年过节,黄奎利都去探望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给老人送上油和米,给村里的孤儿准备合码数的新衣服,还有自己准备的红包;黄奎利还积极参加各类扶贫公益活动,历年“630”扶贫济困日活动个人累计捐款金额达4万元,2016年资助一位单亲白血病患儿10万元手术费用等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英德市人大代表、连江口镇下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黄奎利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倾听群众意见,收集群众心声,做好人民群众“传声筒”,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道路交通、农业产业、农旅融合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条意见、建议,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应和落实。

【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郭秋娴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