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大叔十年前做完肾移植手术,如今又检查出二尖瓣重度钙化并狭窄,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辗转多家医院都因“换过肾”手术风险很大,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近日,黎大叔慕名找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外科张晓慎主任医师治疗。在评估了黎大叔的情况后,张晓慎成功为其施行微创瓣膜手术。术后黎大叔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不久即可康复出院。
张晓慎主任手术中。
“换肾”后又患“心病”
今年50岁的黎大叔,十多年前做了肾移植手术。今年他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到医院检查出二尖瓣重度钙化并狭窄,医生建议进行心脏手术治疗。
但因他换过肾,手术风险也较大,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同时,作为家里经济支柱的他,又担心进行心脏手术后会影响劳动能力,因此对手术也犹豫不决。近日,黎大叔的病情加重,他慕名找到了张晓慎主任。
在初步评估了黎大叔的情况后,张晓慎指出,黎大叔的病情复杂且进一步加重,必须及时手术。
很快,心脏血管外科团队就给黎大叔安排了必要的术前检查。因黎大叔做了肾移植手术,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相比正常人而言,他更容易被细菌及病毒所感染。
据相关研究报道,移植术后的病人再次进行外科手术的感染风险是接受同类手术的普通患者的十倍以上,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染,死亡率极高。因此,黎大叔手术治疗的最大难关是如何处理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
“有过肾移植既往史的病人并不是心脏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我们会优化综合治疗方案以降低相关风险。”张晓慎表示,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面较大不仅面临更大的感染风险,而且面临着更长的康复时间及更高的治疗费用。因此,经评估优先考虑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
微创手术成功换瓣
为了尽可能减少黎大叔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提升治疗效果,张晓慎组织了包括心脏血管外科、心脏重症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肾内科、移植科等多学科MDT。在手术前一周开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术前定制了包括预防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急性肾功能损害等移植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的预案。
MDT专家组达成一致意见,给黎大叔制定了外周股动静脉置管、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手术的方案。
手术当天,张晓慎担任主刀,麻醉科李雅兰主任团队负责手术麻醉和术中监护,按照既定手术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术前再次对病人进行常规经食道超声探查,评估二尖瓣及三尖瓣的情况。术中探查与超声评估结果一致,张晓慎决定按照既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手术历时5小时,术中出血约150ml,顺利给黎先生施行了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回到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第二天就撤除了呼吸机支持,由于术前定制了完善的治疗方案,黎先生在术后未出现严重的感染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术后第四天,黎先生就转出至普通病房并能够自行下地活动了,比术前预估的效果还更好。
有手术指征尽早治疗
张晓慎介绍,肾移植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确实是比普通病人更为棘手,一般医院不敢轻易接手这类患者,更何况是需要进行高难度心脏手术的“换肾人”。能给肾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大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但目前能够为肾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微创心脏手术的医院并不多。
张晓慎提醒,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并非是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禁忌,一旦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疾患,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积极手术,避免心脏功能不全引发的肾功能继发性损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一直在进步,也为守护移植术后的患者提供了强大的医疗技术保障。
【记者】朱斌
【通讯员】李小辉 张灿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