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注重礼仪,生活中充满了仪式感。并有着各种仪式歌舞音乐。其中山歌尤为突出。在人生的每个节点,总是有着不同风格的山歌。
在这样浓郁的礼俗氛围中成长,客家人重视每一个人生的节点,用心生活,热情歌唱。婚姻是人生大事。从女儿到儿媳到妻子,身份的转变,情绪的起伏,都需要表达。《哭嫁歌》在全国各地都有,按照客家地区的风俗,新娘出嫁必唱《哭嫁歌》。客家人特别重视“哭嫁”,俗云“闺女不哭,娘家无福”。因此客家的哭嫁历来都很隆重。
客家女儿出嫁,当男方迎亲者抬着喜肉,扛着花轿来到女家时,新娘拖长尾声似歌非歌地哭诉,所以又称为《哭嫁歌》:
喜肉进门堂堂香,先敬祖宗发满堂。
招持亲戚和客人,女儿点滴也唔尝。
见到鲜艳的油烛,新娘哭声也断肠。
油烛点燃满堂光,照得满门亮堂堂。
照得父母伤心肝,照得女儿泪汪汪。
哭嫁歌是万千客家女人的缩影。客家女人的奉献气质与牺牲精神,包含着对家庭本位和家风建设的尊重与告诫。
江西赣南哭嫁歌:
亲亲的阿妈,亲亲格阿爸(时),
亲亲格唔妈(喂),亲亲格女儿(时)要出嫁(哇) ……
唢呐(格)声声(就)催涯嫁(喔,催得心中(就)乱如麻,
想到就要和亲人来分开,样般舍得()亲亲格弟妹(时),
亲亲格阿爸(介就),和格亲阿(哇哈格)妈(哇) 亲妈(呀)…
饶春兰是江西兴国人,是知名的山歌艺术家,她演唱的《哭嫁歌》远近闻名。从1994年开始,她创造性地使用琵琶弹唱《哭嫁歌》,使之成为兴国客家新婚俗。迄今为止,她传承弘扬《哭嫁》歌已达20多年,曾6次登上央视舞台,还在中国民歌大会上成为主角。
在粤东的客家地区,《哭嫁歌》充满了迷茫与忧伤:
广东 梅州哭嫁歌
演唱:姚雪梅
妹子就要嫁到别人家,出嫁妹子泪花花,
名贵床铺都难睡觉,海味饭菜涯吞不下,
牵肠挂肚,难舍涯个阿爸同阿妈。
由于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娘子充满着对前景的茫然和对娘家的不舍,哭嫁歌由此而生。哭嫁歌曲调简单,然而感情极为丰富。
客家山歌中的哭嫁歌,内容丰富。有对父母的感恩牵挂、对兄弟姐妹的叮咛嘱咐、对未来的迷惘期待、还有对媒人的愤怒埋怨……这些啼哭与歌唱体现了人性的极致,固定的程式中,自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新婚前夜,出嫁的新娘和送嫁的姐妹作依依惜别,尽情哭诉。
骂媒婆歌:
男方有根黄桷树,丫丫都有半桶粗,
常年穿的是大绸衫,丫环戴的是玛瑙珠 。
这些啼哭与歌唱体现了人性的极致,固定的程式中,自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新婚前夜,出嫁的新娘和送嫁的姐妹作依依惜别,尽情哭诉。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备极隆重,不久之后,就是怀胎的艰辛。《诗经 蓼莪》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千古名句。客家女人嫁为人妇,日常劳动任务就非常繁重,怀胎也就格外辛苦。
福建 闽西怀胎歌
演唱:陈长金
怀胎正月正,妮妮有了身,青春年少送你一条情。
怀胎二月二,妮妮话不出,青春年少话出脸会红。
怀胎四月八,庙里拜菩萨,菩萨保佑生个状元郎。
福建连城的怀胎歌体现了客家女人怀孕之后欣喜而羞涩的心情,真心爱着情郎,对天祷告,希望将来孩子能读书,光宗耀祖。广西贺州的怀胎歌则透露出孕育生命的自豪、骄傲与理直气壮。
广西 贺州怀胎歌
三月怀胎是断真,话声郎听分明。
裙衫被裤要买转。鸡子要养酒要蒸。
预先买转放家庭。
江西赣州的怀胎歌总是那么欢快明媚:
江西 赣南怀胎歌
演唱:邹翠萍
三月怀胎三月三,生流水哟那嗬嘿,
三餐茶饭不想食,有情我的哥,
荷花生流水哟,挽同流水转。
马来西亚巴生的怀胎歌自有海水、阳光与清风的气息:
马来西亚怀胎歌
二月怀胎就苦到涯,无精无神就手脚懒哟;
洗衫煮饭又爱做家务,可能怀有你细佬哥。
怀胎歌或羞怯或明亮或娇媚或自豪,仿佛折射出客家人千年万里的旅程。
作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从1971年举办至今,已有30届。每一届会议开始都有固定的仪式,那就是祭祀黄帝陵,客家人不管生活在哪里,都会以各种习俗、歌谣秉传自己是根在中原,情系河洛的炎黄子孙。在粤北的始兴、翁源,粤东北的紫金,都有悠久的舞春牛、纸马舞的风俗。粤东五华的竹马舞闻名遐迩。舞春牛固定在春节期间,祈祷人寿年丰。东江一带客家聚居的地方流行的舞麒麟也是如此。
【舞春牛】
俗语说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因为山里野兽多,所以客家人选麒麟保平安。传说中麒麟是吉祥的神兽。客家人在办喜事的时候把麒麟请进门, 麒麟的脚踏过的地方,那个地方就能平安吉祥。 因此,舞麒麟的民俗也随着客家人的迁徒流传到许多海外国家。
【凤岗竹塘麒麟】
广西贺州,有2000多年前的麒麟尊出土,是客属地引以为荣的一件盛事。因为,它的出现,象征祥瑞、和美与善良,它以特有的珍贵与灵异,为百姓带来太平、福禄、添丁、长寿与好运。古代,早已把麒麟现世与孔子降生联系在一起,而“麒麟玉书”更成了民间雕塑最重要的主题,遍及文庙、学宫。
在岭南,在客家古邑,麒麟舞风生水起,多姿多彩。有的,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的,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有的,则举行了麒麟文化节。东莞樟木头麒麟舞,声誉鹊起;
东江麒麟舞,气韵不凡;英德麒麟舞,更异彩纷呈。
在河源、梅州,还有“拜太阳”的习俗,相传在明亡清初之际,才有这样一个仪式,对外宣称的是,拜了太阳,就可以祈求上苍赐福,消灾弥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是拜祭所用的《太阳经》吟的是:
太阳三月十九生,
家家户户点红灯……
客家人无处不歌,无事不歌,无时不歌。用山歌记录他们的生活,传达他们的情感。用天籁之音,歌唱天地,歌唱生活,歌唱劳作与爱情。他们承受命运的考验,享受上天的恩赐,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他们的音乐,是宇宙的律动、诗意的回响。
(作者:陈菊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教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