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初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上,“新增市区公办义务教育1万个学位”“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被票选为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关于落实〈湛江市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实施方案〉建议》也被确定为重点建议。 目前,2021年进程已过半,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如何?年初代表提出的教育类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如何?8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赴经开区、赤坎区、麻章区、雷州市、徐闻县,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汇报、互动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年度教育类民生实事、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推进民生实事、重点建议办理工作落实。 7个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争取9月投入使用 在经开区第五中学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校内主体工程和室内外装修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加紧校园球场建设,工人们三五成群,对校园进行修整,给原本裸露的土地种上花草。在当天的调研中,记者走访多所正在建设中的学校,了解其建设进展情况。有的学校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收尾,有的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2016年以来,市政府每年都将市区学位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督办落实,截至2020年共新增市区义务教育学位47795个,市区学位紧张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在此基础上,2021年我市将新增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纳入民生实事,涉及赤坎区市第七中学振兴校区新建项目,霞山区市二十七小学、市二十一中学扩建项目,麻章区桃源里花园配建学校,坡头区南调中学扩建项目,经开区十四小学新建项目、区国际邮轮港项目配建第五中学等七个项目。 据了解,在建的赤坎区市第七中学振兴校区新建项目等七个项目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2021年8月前将完成所有项目建设任务,并在9月份秋季入学前交付投入使用。七个项目建成后,可为市区新增学位10615个。 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工作总体顺利 在偏远的山村地区,为了让孩子上好学,自己外出安心务工,群众不惜舍近求远,多花钱也愿意把孩子送到条件好、让人放心的寄宿制学校。为了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被确定为2021年民生实事。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全市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53所。 3月初,市教育局通过调查摸底了解到,第一季度全市已完成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20所,全市85个乡镇已有55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共计97所学校;尚有30个乡镇未建成1所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 针对30个乡镇未建成1所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情况,市教育局于5月初制定了《关于全市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以上寄宿制小学或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完成任务时间。2021年7月,全市已累计完成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23所。 目前,我市每个乡镇建成1所以上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总体顺利。其中吴川市王村港镇1所寄宿制小学可在9月份开工建设;徐闻县3个乡镇3所学校均为初中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9月份投入使用;雷州市6个镇6所学校均为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均已开标,8月份即可开工建设;廉江市17个乡镇建设20所寄宿制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该市政府已批复《2021年廉江市乡镇寄宿制小学或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计划14所学校9月份完成改扩建,6所学校11月份完成改扩建。 “互联网+教育” 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孩子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城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这在湛江逐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为解决地域差异性带来的师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市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乡村的孩子不出校门,就能听城区优质学校老师上课。 在年初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八次会议上,王爱玲等代表提出了《关于落实湛江市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实施方案的建议》。为推动建议落到实处,今年3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湛江市中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实施方案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应的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期间,市在“利旧”的基础上,为5所主讲端和20所试点学校助讲端教室配备互动教学终端(课堂教学软件)、高清摄像机、麦克风和功放音箱,为学生提供了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同时,以租用服务的形式统筹建设了“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应用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拓宽各学科教研途径,解决乡镇学科师资不足、开不齐课的实际情况,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市试点工作以“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为切入点,开设“专递课堂”。“专递课堂”主讲端设在赤坎区和霞山区,其它各县(市、区)为助讲端,各地选择1个乡镇中的1所中心小学和1所村级小学(教学点)为助讲学校。开设了小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共5个学科“专递课”21节,共计约11万师生在线同学共进。 为加快建议的落实,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沟通,安排资金,支持、落实“互联网环境下城乡教育一体化”课堂基础建设问题。加强与各级编办、人社部门沟通,及时补充各类紧缺学科教师(音乐、美术、科学等专职教师)。进一步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全力推动年度教育类民生实事 和重点建议办理加快落实 年度民生实事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重点建议是人大代表精心提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年度重点工作,各级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文兴在调研中表示,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推进教育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城区、乡镇学校建设有了较大改观,学位建设和教育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亮点不少。但是,我市教育工作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仍有较大差距,教学水平、服务保障能力与省内外优秀地区的差距仍然明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重视差距,细化完善办理方案,形成推进民生实事、重点建议的行动计划。要严格督查考核,持续跟踪问效,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督导办理考核评估机制,妥善解决硬件软件设施财政投入、管理和教育人才培养建设等问题。要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协调配合。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抓总作用,建立会商协调机制,主动安排部署、主动研究推进、主动跟踪调度。其他责任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配合,主动落实工作职责。要细化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年度教育类民生实事和重点建议办理加快落实,提升我市教育服务保障能力。
(记者潘洁婷 通讯员梅章晓;编辑:周敏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