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顺德勒流医护工作组收到一封归国人员感谢信

非常医+1
+ 订阅

“感谢你们,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平安健康的回家之路!感谢你们,用行动书写了抗疫传奇!感谢你们,让我教会孩子什么是勇气、责任和担当。”8月8日,在佛山市顺德区一家隔离酒店,勒流医护工作组收到了一封近千字的感谢信,同时还有一面写着“抗疫战场当铁军,为民服务暖人心”的锦旗。

勒流医护工作组收到的锦旗。受访者供图

勒流医护工作组收到的锦旗。受访者供图

真挚的感谢信,大红色的锦旗,是在此隔离的归国人员王金燕和家人托朋友送来的一番心意。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佛山,第一次回国隔离。这一次充满温情的隔离,也正是佛山、顺德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

“14天匆匆来去,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真的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金燕很感慨,“听声音他们都是很年轻的孩子,却像长辈一样照顾着我们。”

时间回到美国时间的7月23日,王金燕带着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从美国明尼苏达州飞往广州。按照当地安排,被送往顺德的隔离酒店。第一次面对隔离,王金燕并不害怕,“国内各种完善的检验流程和防疫环境,反而让我们更安心。”

她唯一担心的,是两个尚年幼的孩子如何度过这段隔离期,以及需要互相照顾的老两口要面临单独隔离的问题。没想到的是,来到隔离酒店,这些顾虑都被打消了。

这是王金燕手机中仅有的一张医护工作人员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这是王金燕手机中仅有的一张医护工作人员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窗外葱葱郁郁的景色,舒适的房间以及每天的营养餐,“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放暑假一样。”王金燕说,而通过她的申请,隔离酒店在考虑到两老身体不好需要互相照看的情况,也在政策允许情况下予以更人性化的隔离安排。

“人性化、有温度”,是王金燕在提到隔离酒店生活时反复强调的两个词。

按照规定,住进隔离酒店需要每隔三天进行一次鼻咽子检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尚不能理解,只能感到疼痛和害怕,王金燕就会反复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做核酸。面对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叔叔阿姨,孩子们也逐渐姨亲近起来,他们会问“广东话的你好,怎么说呀?”“核酸检测好痛,你们会做吗?”等各种小问题,工作人员也会很耐心地进行互动。

王金燕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做鼻咽子检测时,一位工作人员跟她说:“很感谢你能带孩子那么配合,有时有些妈妈心疼儿女会比较抗拒。”这让王金燕很是触动。隔离酒店,是疫情中除隔离病房外风险最高的场所之一,“防疫人员都是各自家中的宝贝,他们顶着如此大的风险奔跑在防疫一线,我们更需要相互理解,除了感谢信和锦旗,我也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式去表达我们的谢意。”王全燕说。

事实上,疫情之下,佛山许多酒店主动承担起了集中医学观察点的任务,啃下了抗疫的“硬骨头”,这里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抗疫故事,也是佛山温情、包容的城市性格缩影。

8月9日,解除14天隔离的王金燕将和家人踏上回家的路。窗外的一片葱郁,以及那些奔赴在一线辛苦的“天使蓝”,将成为她心里珍贵的记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佛山玩。”


感谢信

尊敬的勒流街道隔离酒店医护工作组:

14天匆匆来去,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甚至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我们要感谢你们的辛苦工作和默默付出,是你们坚守在疫情一线,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防线!

七月底,我们一家人从国外归来,被安排在佛山市顺德区隔离。从我们入境开始,就看到南航工作人员、广州机场工作人员以及你们,都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我们服务。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是汗珠,每一次测体温,每一句交流,都有可能是在和病毒打交道。你们不仅是在站在疫情最前端的铁军,也是最早发出警告的守护者。

但你们这样的付出,依然有人不认可,不理解。有的妈妈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做核酸检测被“捅鼻孔”,却不知病毒并不会因为感染的是孩子而放过他;有的伴侣想要住在一起,却忽略了对方也许已被感染的风险;有的群众嫌核酸检测次数太多,却没注意到病毒多次变异后已经越来越狡猾,早发现早治疗,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安全。但这个时候,你们还要向对方进行解释和包容,请他们配合各种检测工作……

当我听到你们的声音,看到你们在护目镜后的那双眼睛时,我想,你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别人的儿女、伴侣;也是孩子的母亲,父亲;也是别人家里的宝贝。我们之间并无不同,你们却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压力。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从异国他乡平安归来;因为有你们,我们才不用为疫情心惊胆战。

我们在十二楼隔离,你们就在七楼隔离。今天我们隔离结束后,就要踏上回家的旅程,而你们还依然坚守在一线,为保护大家默默奉献着。

感谢你们,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平安健康的回家之路!感谢你们,用行动书写了抗疫传奇!感谢你们,让我教会孩子什么是勇气、责任和担当。你们的背影,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印记。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人员致敬!

归国人员  王金燕及家人

2021年8月8日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