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光芒”闪耀奥运赛场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亚洲速度,舍我其谁。

8月6日21时50分,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现场,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和吴智强组成的中国“接力天团”跑出了37秒79的成绩,拿下第四名。

8月6日,中国队队员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从左至右)在比赛后。当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第四名。(来源:新华社)

8月6日,中国队队员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从左至右)在比赛后。当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第四名。(来源:新华社)

奥运会是人类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角力奥运赛场,既代表运动员们挑战人类的极限,也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东京奥运会上,拼搏、果敢、坚韧的中国运动员,给国人留下无数个动人瞬间:苏炳添跑出男子百米9秒83,打破亚洲纪录;谢思埸加冕“双金王”;陈艾森夺得银牌……破纪录、拿奖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暨南人。

征战奥运,早已开始。85年前,暨大9名师生入选国家队,参加德国柏林奥运会;今天暨大师生再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星光熠熠,光芒四射。

国家强则体育强,一所大学,见微知著。”正如暨大党委书记林如鹏所说,今天暨南人的奥运成绩更强了,不断打破纪录和摘得金牌,但底色不改,蕴藏着竞技精神和家国情怀。

◎“五虎将”出征

“封神!9秒83!”田径运动员、奥运冠军刘翔如此评价苏炳添的成绩。

8月1日晚,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刷新了亚洲纪录。两个小时后,又以9秒98的成绩获得决赛第六名。

没有奖牌,依然“赢”了,国人为之沸腾。因为32岁的苏炳添跑出了中国速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闯进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并代表中国人首次站在了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来源:新华社)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来源:新华社)

苏炳添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仔”。12年前,他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进入暨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2018年4月被聘为暨大体育学院副教授。

对我来说,我的身份是一个老师。我的借调马上到期了,我要回暨南大学报到。”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后,苏炳添说。

“苏炳添是全世界黄种人中跑得最快的副教授。”暨大体育学院院长彭国雄说,进到暨大时,他的成绩还不是国内最突出的人,但通过一系列训练和比赛,已经成长为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短跑的领军人物。

不仅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中,暨大有“五虎将”出征

赛场上,谢思埸加冕“双金王”,夺得跳水男子3米跳板金牌,并和王宗源联手夺得男子双人3米跳板金牌;陈艾森联手曹缘夺得跳水男子双人10米台银牌;中国三级跳远的重点选手吴瑞庭和田径新秀严海滨也亮相奥运会赛场。

中国选手、暨南大学学生谢思埸参加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3米跳板决赛。(来源:新华社)

中国选手、暨南大学学生谢思埸参加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3米跳板决赛。(来源:新华社)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不论他们取得了怎样的名次,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了大国体育健儿的风采,永远是暨南人、中国人的骄傲。”林如鹏说。

◎征战奥运85年

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后,刘长春和苏炳添的照片一起蹿红网络,感人至深。黑白、彩色两张照片对比强烈,也诉说着中国人的奥运梦想:89年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到今天苏炳添成为晋级奥运百米决赛第一人。

“中国飞人”的传承,折射一所大学的“奥运梦”。

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意思是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暨南大学。(来源: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来源:暨南大学)

115年前,21名爪哇归国侨生风尘仆仆抵达金陵薛家巷,开启了暨南的百年办学,也点亮了体育运动的星星之火。重视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事业,成为暨大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暨南健儿无论球类、田径还是游泳等各种项目的运动队,均能征善战、驰骋赛场、成绩斐然。

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4年后,暨南人点燃了“奥运梦”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组队参加的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暨大9名师生入选国家队,出征奥运会,人数位居当时所有高校之首。

暨大撑杆跳运动员符保卢通过预赛,成为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但条件有限,他每次比赛,都要向一个日本运动员借用一根训练用的旧竹竿,不顺手,又打滑,却保持了中国撑杆跳高最高纪录。

暨南人符保卢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以撑杆跳项目通过预赛,成为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

暨南人符保卢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以撑杆跳项目通过预赛,成为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

突破就是圆梦,行动就是追梦。从此,驰骋赛场、为国争光,成为暨大的优秀“基因”。

1996年至2006年,暨大运动员在各类国际比赛和国内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872枚,其中金牌377枚,银牌272枚,铜牌223枚。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暨大群星璀璨。苏炳添在男子4x100米决赛上,以37秒90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陈艾森获跳水男子十米台单人、双人的双料冠军,成为中国奥运跳水历史上首位男子十米台“双金王”。

爱国情怀、报国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竞技精神,一直流淌在暨南人的血液之中。”林如鹏说,在世界赛场为国争光,是浸润在暨南人骨子里的使命,一代又一代暨南人接力传承,汇聚了强大的“暨南力量”。

85年的历史跨越,从符保卢到苏炳添,中国人终于站到了世界竞技舞台的中央。

◎共享体育之乐

暨大有什么“秘籍”,培养了“中国飞人”和众多世界冠军?

几天来,苏炳添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悄然走红。很多人醍醐灌顶:“太优秀了!真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早在2015年9月,暨大成立体育学院,并依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才艺武术、龙狮培训基地,面向港澳台及海内外华侨华人学子发挥体育教育与文化传承作用。随后增设运动训练学本科专业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初步搭建“二本一硕”的学科建设布局,科研成果日益丰硕。

我们特别重视‘体教融合’。”暨大校长宋献中揭秘,此次出征奥运的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吴瑞庭都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中,经济学院等承担了他们的文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体育学院负责他们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管理与参赛,让他们不仅体育竞技水平世界拔尖,也在经济领域等专业学习中争优

运动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二沙岛基地集训,暨大专门制定了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教学,为他们解决“学训”矛盾。把课程学习开到他们的训练基地,每周一至四派老师到基地给学生授课。

8月1日晚,暨南大学师生集体收看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直播,为苏炳添加油。(李细华 摄)

8月1日晚,暨南大学师生集体收看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直播,为苏炳添加油。(李细华 摄)

“暨大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多元化的专业选择,最多的时候提供了金融学、法学等15个专业,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彭国雄说,通过大学学习,运动员在提升竞技技能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养,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体育明星、世界冠军、金牌教练……如今,暨大校园崇尚运动,蔚然成风。

每年暨大开设“体育奥斯卡”——5A卓越引领计划“体育之星”评选,发挥体育明星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投入体育锻炼。苏炳添是第一届“体育之星”,谢思埸、陈艾森也获得了“体育之星”。

苏炳添进行集中授课,抢课链接一发,不到半小时300个名额就被抢空。参加上课的学生王瑶说,学习了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规范动作,以后要勤加锻炼。

暨大通过‘体教融合’,培养港澳台学生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大海外华人华侨中华才艺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服务国家‘大统战’的工作格局。”暨大校长宋献中说。

大学校园,共享体育之乐。奥运赛场,闪耀“暨南光芒”。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接受专访: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暨南师生为何出征东京奥运会,为国争光,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近日,记者独家专访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揭秘暨南人活跃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的经验做法。

展现大国体育健儿风采

南方日报:暨南人出征奥运,努力拼搏,您如何看待取得的成绩?

林如鹏:5名暨南体育健儿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突破自己,佳绩频传。我为他们的成绩感到自豪,但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身上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感到自豪。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不论他们取得了怎样的名次,他们在赛场上展现了大国体育健儿的风采,展现了暨南人“忠信笃敬”的精神风貌,是暨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南方日报:1936年,暨南人首次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85年后的今天,暨南人依然活跃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

林如鹏:是的。重视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事业,是暨南大学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办学特色之一。暨南健儿不仅在当下不断勇创佳绩,回顾历史,无论球类、田径还是游泳等各种项目的运动队,在学校培养下,他们均能征善战、成绩斐然。

暨南人和体育竞技的故事,最早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讲起。1936年,符保卢、蔡演雄、陈镇和等9名师生参加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我们成为最早有师生参加奥运会的大学之一。在该届奥运会上,符保卢成为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

暨南健儿获江南八大学田径赛冠军。(来源:暨南大学)

暨南健儿获江南八大学田径赛冠军。(来源:暨南大学)

从刘长春到刘翔再到苏炳添,是中国飞人之间的传承,是中华体育的传承,也是暨南体育精神的传承。在世界赛场为国争光,是浸润在暨南人骨子里的使命,一代又一代暨南人接力传承,汇聚了强大的力量。

宋献中:暨大自1906年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体育教育和校园竞技。1995年,暨大成为国家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并在田径、游泳、羽毛球、网球、武术等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在体育教育专业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暨大体育学院成立于2015年,依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才艺武术、龙狮培训基地,面向港澳台及海内外华侨华人学子发挥体育教育与文化传承作用。2018年,增设运动训练学本科专业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初步搭建“二本一硕”的学科建设布局,科研成果日益丰硕。

暨大还创造条件支持优秀体育人才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都继续攻读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苏炳添是2009年入读,2017年研究生毕业,他已在2016年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并留在体育学院任教。

搭建体育文化育人实践平台

南方日报:暨南人拼搏在奥运赛场,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和大学精神?

如鹏:在暨大115年的办学历程中,爱国情怀、报国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竞技精神,一直流淌在暨南人的血液之中。前有足球名将陈镇和、撑杆跳运动员符保卢,现有“田径双星”苏炳添、莫有雪,“跳水双辉”陈艾森、谢思埸,暨南健儿们一直保持着高超竞技水平和优异成绩,他们正是“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暨南精神的生动写照。

暨大将充分发挥优良的体育人文传统,坚持“文化引领”“体教融合”的育人理念,积极搭建体育文化育人实践平台,大力推进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大提出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殷殷嘱托,并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和成果,助力国家建设体育强国。

暨南大学。(来源: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来源:暨南大学)

南方日报:体育人才的涌现,为暨大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什么影响和改变?

宋献中:体育明星、世界冠军、金牌教练等暨南体育人的风采,一方面积极打造“暨南体育”文化品牌,以及“一流大学、卓越体育”的理念;另一方面进一步展现暨南人的体育风采,让暨南大学的学风、教风、训风在时代的考验中不断升华;同时为社会公共服务贡献一分力量。

暨大从2013年开始,每年开设暨南大学“体育奥斯卡”——5A卓越引领计划“体育之星”评选,充分发挥暨南体育明星的引领作用,带动暨南学子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体育公益及校园体育文化宣传等活动中,并打造新时代暨南体育精神。苏炳添、谢思埸、陈艾森等人都曾获评“体育之星”。

2018年10月15日,苏炳添回到暨大首次为暨南学子集中授课。(董天健 摄)

2018年10月15日,苏炳添回到暨大首次为暨南学子集中授课。(董天健 摄)

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暨大高度重视团结港澳学生,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项目,践行“体教融合”,在运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暨南情怀、体育情怀。

除了在校师生,暨大将继续协助中央统战部举办线上“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武术培训班”,服务于侨务工作。加大海外华人华侨中华才艺的培训力度,将热爱中华才艺武术文化的华人华侨培养成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服务国家“大统战”的工作格局。

【记者】吴少敏 马立敏 李佳欣(实习生)

【图片】李细华  董天健

【通讯员】麦尚文 苏运生 李伟苗

编辑 李卓
校对 罗文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