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书房:斗门百年洋楼演绎“变形记”

南方+ 记者

历经岁月冲刷的庭院青石板、斑驳的墙体,充满民国风格气息的小洋楼,豆绿色的现代书架,琳琅满目的书籍、充满设计感的文创产品,无不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8月6日,这座近百年历史的“毓秀洋楼”以“毓秀书房”的面貌在此重新绽放新颜。

刚刚开业的“毓秀书房”,全年藏书约8000册,以文学、社科、历史、艺术、青少年读物等类型图书为主。同时,设有斗门元素文创产品展示区,展现斗门文化风情。除了纸质图书,还特别引进国内先进的百听融合阅读一体机,设有5万余种视听图书资源和党建数字图书,将提供全新的融合阅读服务体验。

“毓秀洋楼”始建于民国初期,由旅美归来的南门村人赵星光建造,主体为坐南朝北的骑楼式二层青砖瓦房 ,呈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一千余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曾陆续作为当地乡农会会址,中山县第九区、南门区领导居住地,斗门县政府机关工作和居住地,毓秀中学校址等。

“斗门区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斗门镇与新华书店联手合作,进行‘文物保护+文化服务空间’创新尝试,将毓秀洋楼打造成为展现文化传承、文化 内涵的重要场所,赋予古建筑新的人文内涵。”斗门镇委委员李超介绍。

“毓秀书房”不仅是一家乡村文旅书店,更是斗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复兴少年宫示范点。

“毓秀书房”店长梁绮鸿介绍道,“‘毓秀书房’将延续新华书店红色基因,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新时代下的新使命、新任务,开展一系列具有斗门特色的文化阅读活动,传承推广斗门传统文化、斗门非遗文化,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设4点半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为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记者】林郁鸿

【摄影】林郁鸿

编辑 叶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