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
黄玉强:中山市东凤镇组团驻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帮工作队队长,来自中山市东凤镇综治办
目前入驻东山镇的其他5名工作队队员:
张海军:来自中山市阜沙镇公共服务办
胡剑文:来自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阮干伟:来自中山城市建设集团
董贡文:来自中山市东凤镇水务事务中心
张定镒:来自中国农业银行中山东凤支行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晴
潮州市饶平县东山镇是一个革命老苏区镇、纯农山区镇、环境生态镇,通过上一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山镇的镇容镇貌有了很大的提升。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驻扎在东山镇,他们希望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东山镇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期故事的讲述人是中山市东凤镇组团驻潮州市东山镇帮扶工作队的队长黄玉强,他是这支工作队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主心骨,也是最熟悉其他5名队员的人。

我有责任,冲锋在前
刚接到要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通知时,我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去”。
我马上与家人协商,我的决定也获得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对我的包容让我在前往东山镇时能够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也让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去。

我曾经也是镇农业农村局的带头人,有着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来到东山镇,正是我发挥自己所长的时候,作为队长,我有义务和责任挑起重担,带领好这支队伍,挖掘每个队员的特点,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优势,争取为东山镇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温暖的服务。
6月30日,我们刚到达饶平县东山镇,就马不停蹄地开展了走村调研工作。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里的竹艺加工业,这是东山镇传统的特色产业,成片的竹林是东山宝贵的资源,竹林青葱,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和“换气站”,我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都觉得心旷神怡,这里的东明村也素有“梅竹东明”之称。
走过湖岭村,这里的红色文化历史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个人。湖岭村是革命老区村庄,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饶和埔第二区区委机关驻地、县委印刷所所在地和革命交通站点。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湖岭村广泛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农会和农民自卫队,开展抗租抗息和武装斗争,成立苏维埃政权,建苏分田,建立革命交通站,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现在,湖岭村已经被省委组织部列为红色党建示范村,镇、村着力挖掘红色资源,修缮红色革命遗址,开展红色历史文化布展,修建红色党建文化广场,让历史底蕴焕发新活力。

走访完10条村后,我们基本把握了东山镇的各项情况。大家都满怀热情,纷纷磨拳擦脚,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东山镇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接触,大家也在工作中不断磨合,我认为我们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各司其职,却又相辅相成。我很庆幸能碰上这么几个好队友,有了他们,我对未来3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充满信心。
未来将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乡村美丽画卷
我们队伍里的张海军,先后在军队、大型企业工作,考取公务员后分别在市直和镇区机关,长时间从事企业管理、宣传文化和公共服务,这使他积攒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大有益处。私下里,我们也常常根据调研情况,探讨东山镇的发展之路,他的独到见解,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这是他第二次来潮州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工作对他来说轻车熟路,他帮助我们整个队伍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地的生活,也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开展少走了许多弯路。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组织需要,哪里都可以去干”。出身军旅的他,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与这样充满干劲的队员一起,我感觉在东山镇的每一天都充满活力。
张海军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曾告诉我,如果未来时间精力允许,在适当时机,会以文学的形式来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讲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动人故事。
帮扶工作,三年又三年
除了张海军,我们队伍里的胡剑文,也是第二次参与帮扶工作,他时常感叹3年又3年的帮扶工作,让他忽略了家人。即使对家人心怀歉意,但干起活来,他总是积极争先。

胡剑文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来到东山镇,他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才能,为当地的村民们解决有关农业的问题。东山镇是一个纯农山区镇,我们的工作与农业密切相关,有了他的助力,我们也能更好地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他告诉我,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生出身的党员,到基层工作是他一直的理想。“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这个信仰一直激励着他为村镇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
尽其所能,做到最好
与胡剑文一样甘于奉献自己的还有阮干伟,他的孩子今年才上五年级,纵使对孩子再不舍,他投入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的决心也没有动摇。
想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固然是困难的,在很多时候,面对日渐年长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他也会陷入为难,但他从不会因为个人情况而耽误工作,相反,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直都是仔细、严谨的。
我曾问他为什么来,他告诉我,“来到东山,与人结缘,与地结缘,用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当地打造宜居生活,并与城市接轨,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年纪最小,经验却丰富
队员董贡文是我们工作队里年纪最小的,别看他年纪不大,但他参与过两次帮扶工作,从前“三支一扶”和现在的驻镇帮镇扶村,这些经历都练就了他有条不紊、临危不乱的做事风格。
在日常工作中,他总会认真的把各个会议内容记录下来,再细心的将他们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他还热衷于与当地村镇干部、村民们交流,想从他们的口中了解更多东山镇这个地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有这么几个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队员,我很自豪。而我作为队长,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向其他队员学习,我们将在东山镇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在这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战斗中,我不是孤独的一个人,我们组成一支强强联合的工作队,各尽所长。我相信,在未来3年的驻镇帮镇扶村生涯中,我们都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站好每一班岗。
【统筹】喻淑琴
【记者】郑玉婷 黄俊杰
【实习生】郑韵琳 傅杨清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也可以加入“我的驻镇故事”群,详情请加相关联系人验证入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