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革命老区
人们总会想到
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的山区
在广州荔湾的闹市里
也隐藏了两个流传着英雄故事的革命老区!
近日,荔湾推出6条家门口红色学堂路线,涵盖区内17个红色景点(详见文末长图)。广州荔湾发布将分期为大家介绍红色学堂路线的概况,与各位一起体验“行走中的红色党课” ,了解“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今天,小荔带你一起走进第二条路线,了解革命战士英勇抗争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记忆,领悟红色精神。
线路二:红色组织,战斗堡垒
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葵蓬凤溪革命老区
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
走出西塱地铁站,沿着花地大道南往西南方向走,经过几家热闹的大型批发市场,转进临着河涌的一条窄街,抬头就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牌坊“裕安围”。牌坊两侧的柱子上还刻着一对寓意深刻的楹联:“裕溯当年要承先启后,安居今日应继往开来。”这便是裕安围村,大革命时期,这座只有40户人家的小村庄,是有名的红色游击区,涌现出了9名革命烈士。
1924年7月,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在芳村谢家祠正式成立,裕安围村第一批加入协会。同年,裕安围村成立了自己的农民协会,村里各家各户都积极加入组织,青壮年们还组成了农民自卫军,曾先后两次击退了企图洗劫村内的土匪。
1928年12月3日,这是裕安围村民用永远无法忘记的黑暗一天。那一天,裕安围村突然被几百名敌人包围封锁,16岁以上的男人都被驱赶到村前晒谷场集中。背叛了革命的姚常,现场辨认出了陈锦生、梁耀、梁添、梁灿坚、陈秋成、陈巨成、原南、叶佳、郭珠等9名共产党员。被姚常指认出的党员,当场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梁巨成仅18岁,年龄最大的梁添也只有36岁。
新中国成立后,裕安围村陈锦生等9人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97年广州起义70周年之际,村民自办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缅怀先人;2012年,村委集资重建三层高、占地134平方的新纪念馆,以此铭记这段红色历史。2018年7月5日,西塱裕安围革命老区纪念馆正式揭牌为荔湾区第一批“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到此参观、开展活动。
点击音频,听裕安围革命老区历史
葵蓬凤溪革命老区
凤溪村现为茶滘街葵蓬经济联社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花地河西岸。作为广州起义星火燎原地之一的革命根据地凤溪村,是中国近代农民革命运动早期的摇篮,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解放战争中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崛起、复兴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大革命时期,凤溪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委员黄谦的领导下,成立了党组织,建立了农民协会,积极组织武装队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该村在大革命时期是广州市郊第三区农民协会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凤溪成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武装——抗日俊杰同志社凤溪分社,配合珠江纵队第二支队(原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期间,凤溪的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农会、民兵继续开展斗争,为广州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为彰显凤溪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5月正式授予凤溪为“抗日战争根据地“及1995年12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6月被授予“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称号。2019年,葵蓬革命老区活动中心更新改造后向公众开放,展示更加丰富真实的革命历史。
点击音频,听葵蓬凤溪革命老区历史
“红色学堂”打卡点
6条线路快收好↓↓↓
点击回顾
【线路一:红色组织,战斗堡垒】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谢家祠——协同和机器厂旧址(中共大涌口党支部旧址)
【来源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欣煦、荔湾红色印记】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往期】
【封面图、长图制作 大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