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女跃入梦的泳池 | 奥运健儿的粤东西北事③

南方+ 记者

全红婵

82.5分、96分、95.7分、96分、96分,三个满分,总分466.2分,年仅14岁的湛江小将全红婵用一组组完美的动作征服现场评委,凭借统治级的表现,初次参加奥运会的她一举夺冠,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

2b47708e8952918d74873685e8b95a5.jpg

在此之前,外界赋予了这位14小将太多的光环。天才、大魔王、下一个跳水皇后......聚光灯下,全红婵自己却认为头衔并不重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才是关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所想的依旧是“跳水的每一个动作”。

7岁进入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接受基础体育训练,14岁站上奥运赛场。仅仅用7年的时间,这位花季少女就用实力让自己从粤西海滨走向世界舞台,其成长的速度令大众称叹。

年轻面孔亮相奥运,这既是中国跳水人才队伍“后浪汹涌”的写照,也体现出湛江市跳水青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全红婵的母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每年都在为省、国家输送优秀的跳水人才。

最近几天,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队正在积极备战市内比赛。在露天跳水台上,一个个孩子重复练着跳水动作,一遍又一遍地向泳池跳入。

这些孩子中,也许日后有的人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也许有的人要走上体育教师岗位,但无论未来如何,他们现在都有同样的目标——“努力练!要像师姐一样优秀。”

不一样的冲劲

“好动,有冲劲,时刻充满着活力。”回忆起初次见到全红婵时的情景, 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陈华明仍记忆犹新。

陈华明将自己与全红婵的初识称为“缘分”。当时,陈华明与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其他跳水教练到麻章区麻章镇迈合小学选,无意间看到全红婵在和同学跳橡皮筋她的动作很轻盈,每一步都跳得很稳,很快引起了我的关注。”

b16285af3398b5c7f6c13d0b648513a.jpg

跳水人才的基层选采取自愿报名教练选拔的方式。“我当时很希望红婵能主动报名。我一直在等,直到迈合小学的老师喊了她的名字,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陈华明说。

自愿报名后,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跳水教练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身体素质,此时的全红婵展现出与同龄人更好的身体天赋。“她表现出很好的弹跳力与爆发力,我们都觉得她会是练跳水的好苗子。”陈华明说。

陈华明表示,现在这套比赛动作对于全红婵来讲仅仅只是起步,她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陈华明表示,现在这套比赛动作对于全红婵来讲仅仅只是起步,她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2014年的夏天,全红婵来到了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也是在这时候,这位活泼、好动的少女与跳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队采取的是封闭式“三集中”模式进行运动训练,即入校的学生需要集中住、集中学、集中训。在这里,全红婵每天需要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练习跳水。

大部分刚接触跳水的孩子来说,高处入水最需克服的就是恐惧感。起初,全红婵对这项没有接触过的运动会感到害怕,尤其是站上10米台时,高处俯视总会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

为了克服害怕的感觉,全红婵用了“最笨”的方法——多练。在陈华明的回忆中,那时候全红婵始终坚持每天都站上10米板练习,每组动作通常要反复练习五六遍,甚至10遍,让自己对高台摔入水中的感觉麻痹,也让各组动作成为自然反应。

“全红婵有一股冲劲,这让她训练时放得很开,也敢做动作,整个人是在享受从高处跳入水中的感觉。”陈华明说。

“有冲劲”,这是陈华明对全红婵性格最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他看来,全红婵那份冲劲不只是简单的勇敢与果断,其中多了些同龄人少有的沉着与冷静。

“全红婵会很勇敢地挑战每一个动作,也会去自己思考每个动作的关键要领,这让她比同年龄的选手进步得更快。”陈华明说,“在行动上有冲劲,思想上也更有冲劲,虽然年纪轻轻,但她已经具备自我建构跳水动作的领悟能力,这是最难能可贵。”

一般体校培养一个跳水运动员,起码要5-8年才能让其到达顶峰。

一般体校培养一个跳水运动员,起码要5-8年才能让其到达顶峰。

“不服输”的跳水

尽管冲劲十足,但在入选省队后,年轻的全红婵还是向教练诉起了苦。

“那是她第一次跟我诉苦,也是唯一的一次。”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郭艺回忆说,“当时全红婵到了省队后,感觉训练量突然加大,自己有些吃不消。我就跟她说,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面对昔日启蒙教练的关心与慰问,全红婵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向教练说出了她心里的答案:“想要发挥出最好的自己,目标是让父母过得更好。”6525680da9a06c1c7f0bd4cde5d53ab.jpg

据郭艺回忆,全红婵对训练有很强的专注度,每次训练都是尽全力去做。“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全红婵会经常为自己加码。”郭艺说,“如果跳下来发现动作没做好,她会自觉地回到台上继续跳,直到觉得可以了为止,从不喊累。”

反反复复的练习,直到将动作融会贯通,这种“不服输”的训练方式,让陈华明与郭艺深信全红婵将会在日后称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我们都相信全红婵能到奥运会的赛场,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陈华明与郭艺曾经问全红婵是否想当一名冠军运动员,当时全红婵打趣地拒绝。而如今随着自己逐步迈向世界的大舞台,全红婵也向启蒙教练说出来更成熟的想法:“做梦也要做最优秀的运动员。”

全红婵的梦正在变为现实。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预赛上,全红婵以一套干净利落的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动作完美入水,开始了自己的奥运征程,并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上奥运颁奖台。

从奥运选拔赛三站赢下两站单人10米跳台冠军,再到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高分夺冠,年仅14岁的全红婵已像她的梦一样,让自己完美地从高台跃入蔚蓝泳池,成为了一名世界认可的优秀的运动员。

与大多数运动员一样,全红婵优秀的成绩背后离不开父母的默默付出。

出生于农村的全红婵,父母都是务农为生,母亲因为意外身体常年抱恙,全家收入甚微。虽然如此,全红婵父母依然十分支持孩子跳水,鼓励她“不要想太多,跟着教练训练”。

湛江体育学校里的学生正在练习跳水。

湛江体育学校里的学生正在练习跳水。

家庭经济条件差并没有击垮这位花季少女,全红婵更是将赚钱为母亲治病作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立志通过优异跳水成绩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全红婵曾向媒体说,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看自己比赛,如果拿了第一名,她会第一时间向父母报喜。可她没有想到的是,本届奥运会,无论预赛还是决赛,她的父母都在电视机前默默守护着这位家里的“乖宝贝”。

“红婵性格文静,平时说话不多。但她肯吃苦,做起事情来很有斗志。我们希望她尽力就好,身体能够健康就好。”看完女儿的比赛,全红婵的父亲紧握双手,激动地说道。

关注全红婵比赛表现的,还有她在湛江体育运动学校的师弟师妹们。在湛江这个“中国跳水之乡”,这些千禧年后出生的孩子,已经拥有相比名将陈丽霞、劳丽诗、何冲、何超等有更好的训练条件,他们也期望自己能像前辈一样,走出粤西海滨,站上世界舞台。

现在,在湛江体育学校露天跳水训练场,全红婵的师弟师妹也在用与她相同的笨方法让自己进步,日复一日地训练。这些从湛江各地乡镇选拔出来的青少年,正在用一遍遍的高台起跳,一次次的动作练习,努力让自己像师姐全红婵一样,一跃跳入梦的泳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10308171023.jpg

【记者】韩安东 康韵怡

【视频】陈锴进

【图片】陈锴进 郭龙碧

编辑 李娇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