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奥运跳水双料冠军谢思埸:小时候不会游泳,海边长大却怕水

南方日报

“几年前谢思埸的脚受伤,无法参加比赛,我问他还能不能继续训练,没办法就放弃。当时他态度坚定说要练下去,还要拿两块金牌。”与儿子的这次对话,谢平忠始终记得,直至儿子站上奥运的最高领奖台。

8月3日,在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谢思埸毫无悬念夺冠。7月28日,他搭档王宗源在跳水男子双人3米板中为广东夺得首金。至此,拿两块金牌的承诺,谢思埸兑现了。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名“双冠王”曾经也是“旱鸭子”。谢思埸的跳水梦,从汕头一步步梦想成真。

家人在汕头体校共同见证谢思埸夺冠。 杨立轩 摄

家人在汕头体校共同见证谢思埸夺冠。 杨立轩 摄

“旱鸭子”意外成为跳水运动员

走进谢思埸的家,客厅墙上挂有他的两幅照片,一旁玻璃橱窗中各式各样的奖牌,见证了他职业生涯的成长。

“大大小小的奖状奖牌已经数不清楚了。”谈起儿子的成绩,谢思埸父母感到自豪。但事实上,这个站上世界跳水最高领奖台的儿子,小时候却是“旱鸭子”。

2002年底,就读汕头市金砂小学的谢思埸,因身体柔韧性好而被前来选材的跳水教练相中。

“他从小身体柔韧性就很好,当他睡着的时候,陌生人都不敢去抱他,因为他太柔软了,不过我们抱着就觉得特别舒服。”母亲蔡宝儿回忆儿子小时候的“秘密”时说,谢思埸在学跳水前其实是“旱鸭子”,不但不会游泳,眼睛还特别怕水,洗澡时都不愿意父母帮忙洗头,就怕眼睛进水。

不过,当被问到是否对跳水感兴趣时,谢思埸却意外地点了点头。也就是这样,谢思埸开启了他的跳水人生。

在汕头体校期间,谢思埸特别能吃苦,训练时风雨无阻,而他的学习训练也成为了全家人的“中心工作”。姐姐谢思杭每天向谢思埸的同班同学了解当天的课程和功课,晚上蔡宝儿则到体校给儿子辅导功课。

2006年底,谢思埸到广东跳水队试训。为了让他能够安心训练,谢平忠毅然卖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留在广州打工,每到周末就是父子团聚的宝贵时光。

两度战胜伤病终于圆梦奥运

2011年,年仅15岁的谢思埸成为了第一个同时掌握109B和409C这两个难度系数4.1的跳水运动员。隔年,谢思埸被选拔至国家队,主攻10米跳台。

谁都没想到,这看似一帆风顺的上升期,危险一步步逼近。

2014年,谢思埸在一次训练中左脚脚踝不幸受伤,刚开始以为忍一下就行,没想到参加青奥会时脚肿了,决赛没法继续。“他说要做个小手术,让我们别担心。”当谢思埸做完第一次手术后,蔡宝儿才得知,当时的手术做了整个6-7小时,谢思埸的左脚脚踝打了2个钢钉和1个铆钉。

手术结束后,医生表示以后不能再练跳水了,但谢思埸没有放弃,经过近1年康复,他顽强地回到了训练场。不过,由于术后脚部留下两根钢钉,难以适应10米跳台的地面硬度,所以他才开始专攻跳板。

2015年,谢思埸夺得喀山世锦赛男子1米跳板冠军,让他信心大增。然而,在他全力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已经受过一次重伤的左脚脚踝再度受伤,无缘奥运。

眼看着队友信心满满地出征里约奥运,谢思埸内心非常沮丧,但他依然报喜不报忧,默默努力。在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二金后,谢思埸两次落泪,令人动容。

谈到自己两度落泪的原因,谢思埸说:“第一次眼泪是终于拿到奥运冠军,第二次眼泪是完成了大满贯。五年以来所有的痛苦,都要自己消化,今天的结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