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8月,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现场热浪蒸腾,施工人员迎着酷暑赶工期。新区公用事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冯国告诉记者,赣深高铁通车在即,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作为高铁配套工程,同时也是高铁新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在进行最后的施工冲刺,要确保大部分项目和赣深高铁同时完工,保障高铁顺利通车。
赣深高铁通车后,河源也将彻底告别境内无高铁的历史。未来,一辆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列车将在河源大地上奔驰不息。从河源出发,一小时内可轻松抵达深圳。与此同时,一批嗅觉敏锐的先行者,在这片最富朝气与活力的区域不断聚集。河源江东新区正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高铁新城,引导河源将人气转化为生产力,引领河源加速“融深”“融湾”。
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迎着酷暑赶工期。
高铁引发投资热潮
据介绍,江东新区高铁开通在即,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不少优质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江东新区。2017年以来,江东新区产业园共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额达360亿元。工业项目41个、配套项目4个、其他项目5个。工业项目中铂科、固达、金国威、未来实业等在建项目19个;轩朗、创联胜光电、轩朗光学材料城、埃纳生医疗、圆满项目、精方等投产项目10个;富德康、新隆达、锐凌光电、震海智能、鑫鹏瑞等12个项目准备供地。其中,阿里巴巴、凯中、坚宝、天倬、固达、铂科、全天候等7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凯中、阿里巴巴、硕贝德、铂科等4家公司为上市企业。
纷至沓来的企业呈现出“三高”特点:科技含量高,引进企业均为国家高企;准入门槛高,近三年以来引进企业在细分行业里排名前列,投入强度达到每亩1000万元;产出效益高,税收每亩40万元,工业用地价格从以前的每平方米255元提升至现在每平方米400元。
据悉,2021年一季度,江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4.26亿元,同比增长18.0%左右,比2019年同期增长2.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68亿元,同比增长45.3%,比2019年同期增长72.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6.7个百分点。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产值15.97亿元,同比增长87.5%,比2019年同期增长63.8%;预计实现增加值3.53亿元,同比增长70.5%,比2019年同期增长51.8%。一季度,江东新区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1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44.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63.1个百分点。
高铁引发投资热潮。
高铁新城顺势崛起
江东新区对标“双区”政策体系,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优化投资审批服务,深入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试点和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与“双区”同频共振,江东新区高铁新城也顺势崛起。
根据《河源市高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城市设计》,江东新区高铁新城位于新区中部,以高铁河源东站为核心,以临江镇为主阵地,规划面积为26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行政服务中心。高铁新城主要发展四个核心片区,一是高铁站前中央商务区,二是迎客大道以北、东江东岸休闲商业区,三是华南城以南、柏埔河与东江交汇处创意居住区,四是东环路以东、柏埔河以北市民综合服务区。
目前,江东新区以“三点三带四组团”为战略布局,将高铁新城建设列为“四组团”之一,采取TOD+CBD的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着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体验以及商务服务、商贸物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等功能,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组团。
记者在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现场见到,高铁站前广场正封顶盖土,冯国介绍,站前广场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规划以大广场的形式修建,商业区、停车区则位于地下,建成后将是一个十分美观、大气的花园式广场。目前,高铁新城组团已签约项目8个,投资总额约470.1亿元,浩创智慧云港、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南方报业传媒基地、中电产融、华南城东侧山体搬迁改造、国企合作项目、华南城桥头综合商业体等项目正在洽谈中,江东新区正以高铁通车、“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打造河源门户形象,引领河源加速“融深”“融湾”。
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及站前广场设计图。
【全媒体记者】余佩
【通讯员】陈敏
【策划/统筹】蒋才虎 俞俊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