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高新区,仲恺一直将创新视为灵魂,坚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3+6”产业集群,即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3大支柱产业,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与大健康、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6大新兴产业。
当前,在“双区驱动”的机遇下,惠州加速“融湾入圈”。以此为契机,仲恺加快了对接深圳的步伐,积极承接深圳外溢资源,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形成了“深圳孵化,仲恺加速”的协同创新格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协同创新
多个深圳项目落户仲恺
如果进展顺利,再过5个月至年底,赣深高铁将如期通车,从北到南将多个城市串连起来。惠州仲恺高新区正是其中一个站点,届时,它与“创新之都”深圳在时空距离上将进一步压缩,从而大大拉近两地的距离。
△赣深高铁仲恺站 来源:西子湖畔
尽管5个月并不算太长,但企业早已迫不及待在仲恺投资布局。在深圳和仲恺之间,一大批企业与政府人士频繁交流,讨论着如何从深圳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到仲恺落户,如何加强两地的协同创新和产业互动。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要往深圳跑”,东江科技园管委会负责人此前介绍,尽管园区在深圳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做招商,他还是想自己跟企业负责人见面谈一谈,以更好地对项目把关。当然,也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入驻东江科技园,来投资的必须是上市或准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据统计,在仲恺的东江科技园和惠南科技园,约有八成以上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来自深圳。在仲恺的其他镇街和产业园,也从深圳引进了大量先进项目。无疑,深圳早已成为仲恺择商选资的一大源泉。
△东江科技园一角
今年5月,创维惠州仲恺数字产业基地项目动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200亿元。作为总部在深圳的集团企业,创维早在2009年就落户仲恺,此次再投资扩产将拓展包括5G+8K在内的显示产业链,并且兼具研发和生产运营。该公司创始人黄宏生表示,从用地、人工、产业配套等方面来考虑,仲恺是这个项目最合适的投资地。
而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惠州仲恺的子公司已经在生产了。深圳杰普特于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当时募资所投的6个项目全部由惠州子公司建设,投资额达6.83亿元。据了解,这一项目生产各类激光器和智能装备,达产后年产值约为14亿元。在仲恺陈江,从深圳引进的多个优质项目都陆续进入了投产阶段,接下来会实现产能的攀升。
和早些年不同的是,近年来一些深圳项目在落户仲恺的时候,已不仅是做产业化,而是把研发甚至总部也带过来了。比如,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在仲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不仅从事生产活动,还有数百名人员从事研发工作,从而将惠州公司打造成了该公司的华南基地,近几年产能不断提升。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仲恺建设的佰维存储科技产业园项目,从事芯片有关的研发生产。总部位于深圳的科莱德,去年在惠州动工了年产100万套车载智能中控系统项目,而且计划今后整体搬到惠州。
深圳研发,仲恺孵化。深圳孵化,仲恺加速。如今,在深圳和仲恺两地之间已形成典型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立区
夯实产业基础 优化企业服务
产业立区,项目为王。发展产业一直是仲恺的目标所在,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项目。因此,仲恺大力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企业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优质项目。
为了加强招商力量,今年2月,仲恺高新区驻深圳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揭牌,以加强仲恺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业内人士认为,深圳企业到仲恺投资,不仅有利于仲恺的产业升级,对深圳企业来说也扩大了产能,甚至提升了研发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因此是双赢的效果。
仲恺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新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集群,聚焦重大项目和制造业项目,加强驻深圳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力量,实行区领导坐班深圳招商制度,加大对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定点招商。当前,仲恺“3+6”产业集群采取“1+3”招商服务模式。即给每个产业集群配备一个产业招商专班、一个产业协会、一只产业基金,9个产业都会采用这种模式。
高效的招商模式带来了一批先进项目。据统计,今年1—5月,仲恺高新区新签约创维数字、创想三维、大韩化工集团、星汉激光等56宗项目,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都是它们共同的特点。这批项目计划总投资1108亿元,预计总产值2067亿元,税收53.2亿元,投资强度、土地平均产值、土地平均税收等各项指标全面看齐省内外一流高新区。
在签约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投资动工的步伐也非常迅速。1—6月,仲恺高新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7%。
根据仲恺今年的计划,接下来要全力推进创维数字、创想三维、大韩5G(韩资)等重点项目的动工建设,保障TCL模组整机一体化、博实结北斗监控车载终端、联赢激光、睿光航天光电等20宗项目竣工投产,要确保全年新落地项目总投资额达600亿元、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
与此同时,仲恺还要加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在5月举行的一场动工会上,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表示,该集团未来10年将在仲恺打造年产值200亿元的高端制造基地。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则透露,公司产值从1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7年,今后要进一步拥抱新能源时代,冲着千亿产值的目标进发。在此之前,TCL(王牌)、德赛电池、龙旗电子等企业的产值早已破百亿。
仲恺表示,将深入实施“双百”计划,选取100家以上潜力企业,按照产值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三个层次开展培育服务工作,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百亿企业和上市企业。力争今年百亿级企业突破7家,形成大中小型企业梯次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企业争相落户投产,必然带来较大的用地需求。为保障产业用地,仲恺将深入构建土地“存量+增量”储备模式,精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创新用地供给监管机制。在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的基础上,仲恺每年会继续将更多新增土地规模和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倾斜。
仲恺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仲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持续壮大产业实力。
始终高举“产业立区”大旗,
做大做强产业实力,
积极融入珠三角核心区建设,
打造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
编辑|区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