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2021年广东省“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决赛在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下称“江门幼专”)拉下帷幕。经过2个多小时的比拼,21名参赛选手角逐出各组别的金银铜奖,其中金奖的获得者分别是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的教师陈思宇、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的教师王秋玉、岭南师范学院的教师赵元皓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温晓莹。
金奖
银奖
铜奖
据介绍,“诗教中国”是近年来唯一面向大中小学在职教师,以古典诗词讲解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赛事,其宣扬“中华诗教”理念,传承诗教精神。今年,作为举办地方赛事的五省之一,我省首次举办“广东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之‘诗教中国’诗词讲解比赛”,21个地市共发动了中小学教师3679人和高校师生1073人在线报名参赛,全省各地市推荐作品294个,最终评出了复赛获奖选手116名。参加省决赛的21名选手是复赛一等奖的获奖选手。其中,报名参赛的中小学教师中,有2606人完成了在线诗词知识测试和朗读背诵闯关初赛,共有1697人过了全国初赛入围达标分数线,达标率为65.12%。
二十号选手温晓莹阐述了《“温柔敦厚”诗教与当代文化建设》。
对标国赛规格,省决赛设置主旨演讲和素质问答两个环节,21名参赛选手围绕“我看中华古典诗词之美”“我说中华古典诗词之文化精神”“中华诗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叶嘉莹‘中华诗教’思想之我见”四个主题展开主题演讲,并回答评委问题。另外,当天下午的笔试环节为40分钟,获得省复赛的二三等奖选手凭笔试成绩的30%加原复赛成绩的70%得分按序获取晋级国赛名额。担任本次大赛的专家评委分别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赵春利、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琴宜、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宋婕、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姚朝文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吴舒婷。
十七号选手周颖阐述了她对叶嘉莹“中华诗教”思想的理解。
为了提高参赛选手的实战水平,当天下午,江门幼专还邀请了国家赛委会终审评委组长张静开展国赛培训讲座,现场指导分析“讲诗”注意事项及“诗教主旨演讲问答”优缺点。培训讲座上,张静以“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为题,结合自身经历,谈及对诗词教育的理解。她认为,诗教不等于说教,诗词教育不能仅仅止于诗词的讲授与背诵,更要让诗词的文化之美深入人心,让诗词在当下能够给人多一份启迪。
江门幼专党委书记黄锦棠表示,举办诗词教育比赛可以激发大中小学教师对诗词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和反思,提高经典诗词的诵读技巧和整体鉴赏力,提升大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有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省教育厅将本次省赛决赛交给江门市教育局承办,赛场设在江门幼专,这是对江门市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江门幼专办学的充分肯定。
“今日提倡弘扬诗教,继承发扬渗透在历代诗歌中的民族精神极有必要。”广东省教育厅语委办调研员冯成志致辞表示,诗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诗教传统源远流长。江门市教育局、语委办曾在办赛办会在推动“诗词文化”方面做出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他们开展的“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在海内外五邑籍青少年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潮,已经擦亮成为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文化“大牌”。
十六号选手刘梓楠的演讲题目是《静心笃定,诗心涟漪——叶嘉莹“中华诗教”思想之我见》。
来自江门幼专的参赛教师刘梓楠在本次决赛中获得大学教师组银奖。她表示,这次比赛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让她对大学语文、教师口语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往后会让诗词融入生命体验中,静心笃定地做着一名中华古典诗词的“摆渡者”。
◎广东省“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决赛获奖名单
金奖
小学生教师组: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陈思宇
中学教师组: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 王秋玉
大学教师组:岭南师范学院 赵元皓
大学生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温晓莹
银奖
小学生教师组: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 梁创荣
中学教师组:深圳市宝安中学(集体)初中部 黎倩
大学教师组: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梓楠
大学生组:五邑大学 李欣茹
铜奖
小学生教师组:深圳市共乐小学 黄丽
中学教师组: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 李艳
大学教授组:五邑大学 周颖
大学生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吕漪曼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