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籍鸿儒容庚的《金文编》,王国维郭沫若等学者曾这样评价……

南方+ 记者

《金文编》初版书影

《金文编》初版书影

《金文编》初版书影

《金文编》初版书影

“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金文编》出版后,中国甲骨学奠基人罗振玉在序言中对容庚寄予了颇高期望。容庚不负所望,一生笔耕砚田、朝斯夕斯,先后编撰《宝蕴楼彝器图录》《秦汉金文录》《中国文字学形篇》《中国文字学义篇》《颂斋吉金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商周彝器通考》等专著,终成一代学术大家。

如今回望,敲开他学术之门的《金文编》,成为助他广交良师益友,开阔学术视野,走向“由文字而及器物,由器物而及于史迹”的学术生涯。

《金文编》是一部怎样的书?

《金文编》初稿手稿

《金文编》初稿手稿

《金文编》初稿手稿

《金文编》初稿手稿

《金文编》是中国首部金文字典,也是一部专著,对于金文字形的辨别、选定、释读、解说,有独到的研究见解。容庚吸收前辈学人的研究成果,参考《说文古籀补》的做法,临摹3000多件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或影印本,撰集成《金文编》,成为中国首部金文字典。

时至今日,《金文编》仍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学习篆刻、书法的字帖,更是中外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权威工具书。

中国近代学者对《金文编》的评价

王国维为《金文编》作序

王国维为《金文编》作序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金文编》的评价很高,认为比《说文古籀补》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序言中写道:“东莞容君希白出所著《金文编》相示,其书祖述中丞(吴大澂),而补正中丞书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

马衡为《金文编》作序

马衡为《金文编》作序

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马衡十分赞赏容庚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序言中写道:“以金文为限,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殷周,下编为秦汉,后出诸器并见采辑,稍涉疑似即入附录;其赅博矜慎之处,视吴书(《说文古籀补》)有过之无不及也。”

邓尔雅为《金文编》作序

邓尔雅为《金文编》作序

容庚的舅父、学术启蒙人、篆刻名家邓尔雅,在序言中称赞容庚治学勤奋刻苦,“容氏长甥希白乐此不疲,析疑问难,时相过从。因追忆旧稿之稍稍精确者十之一二付之,乃希白锲而不舍,日夕雠校,迭有增益,稿若牛腰”。

沈兼士为《金文编》作序

沈兼士为《金文编》作序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文献档案学家沈兼士,非常认可容庚将图画文字收入字书的做法,认为这是吴大澂所编《说文古籀补》不足之处,也是《金文编》的特色所在,他在序言中写道“尤喜其附录中增收图画文字一类,为能认识文字制作之源”,并希望容庚能结合字形、音韵、词汇、语法去探讨文字的演变源流。

容庚获得的论文审查证

容庚获得的论文审查证

因内容丰富、考据严谨、博采众说,《金文编》一经出版就受到学界好评。它也作为容庚的毕业论文,获得优良成绩。1929年,容庚收到一封从日本寄来的信件,写信人是与其素未谋面的郭沫若,信中言及“近复披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

【撰文】李彤晖 龚名扬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