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箴言良策 共绘老城未来 惠阳区举办“淡水老城保护和发展”主题沙龙

惠阳发布
+ 订阅

淡水老城作为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是惠阳的历史文化“金字招牌”。目前,惠阳区正加紧推进《惠阳淡水老城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项目。

7月29日晚,惠阳区文广旅体局、淡水街道办联合举办了一场“淡水老城保护和发展”主题沙龙,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及其团队与惠阳各界代表共40余人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持续到深夜、关乎淡水老城未来的思想碰撞。

百年前,淡水老城商贾云集,百业兴盛,是当时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素有“头平二淡三多祝”之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曾是淡水商业中心的老城日渐式微。

但如今的淡水老城,仍很好地保留着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街巷格局。老城内现有包括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旧居、崇雅书院等10处省、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水巷街、猪行街等72条历史街区;邓平旅馆等107栋历史建筑。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淡水老城最宝贵的财富。

此次“淡水老城保护和发展”主题沙龙,首次将那些关心和热爱淡水老城的各界人士聚集一堂,共话淡水老城发展。

惠阳区三省福利促进会会长 曾克勤 : 我本人出生就在老城,童年的生活也是在老城,一直到14岁才离开。我觉得开局很重要,首先要做一个全面的老城普查。第二大问题就是交通规划方面一定要重视,不然游客进不来。

惠阳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罗东 : 在保护和开发利用老城的时候,应该把这些淡水老城里面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挖掘出来,提供给人们去了解,让淡水历史文化能传承下去。

淡水老城居民代表 杨若华 : 我一直在想,作为外地人来到老城,会想看到什么,希望看到什么,我们又能提供给游客什么呢?希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把我们惠阳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推广出去,再把我们的老城重新规划好,展现更多的美给大家。

还有基层社区人员建议,要加强老城历史遗存的维护。有民间代表提出,要给老城文化预留空间,用历史凝聚人气。有企业代表提议,要用新业态+传统产业振兴老城发展。有名人后代建议,要活化老城名人资源。有居民代表提出,要用灯光、绘画等形式,打造网红打卡点。还有社会组织代表表示,要解决老城交通拥堵、旅游设施不足等问题。

无论是提出桎梏淡水老城发展的问题,还是发表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建议,都带着对老城的热爱。大家围绕“淡水老城如何有效保护、文旅业态如何发展布局、如何发展老城夜间经济、内外交通瓶颈如何破题、历史街巷及传统房屋如何活化、社区如何参与老城发展”六大主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与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志才 : 我认为,淡水老城发展的理念就两句话,“主客共享,城景一体”。淡水老城是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共同的老城,城市和景区要一体化发展。保护与发展淡水老城,是每个淡水人的责任。所以让更多的力量保护好老城,更多市场去活化老城。

吴志才希望在今后淡水老城的保护和发展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好城市文脉、活化好文化内涵,用“三好”全面推动淡水老城的“复兴”。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志才 : 老城是老百姓、社区的老城,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期待,是我们未来发展老城更需要依托的基石。今天老城发展大家谈,民众参与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为我们老城接下来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近年来,惠阳区深入挖掘淡水老城文化旅游资源,多次组织开展惠阳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先后整理编撰了《淡水老城故事》等一批历史文化书籍。按“修旧如旧、尊重历史”原则,相继完成了邓承修故居等修缮工程,并活化利用建成为主题文化展示馆。同时加大对淡水老城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举办“惠阳八景”等系列评选活动,向外界充分展示惠阳特有的文旅魅力。

此次沙龙,发动了民间力量,凝聚民间智慧,提出不少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接下来将《惠阳淡水老城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奠定了基础。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许文昌 周建妮

编辑 : 陈丽 张丽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