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青春不毕业 优秀不褪色|跟着小记者一起get高效学习方法!

小记者在东莞
+ 订阅

十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提名时。七月底,全国高考录取已进入尾声,同学们陆续收到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今天,小记者带领大家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喜悦,看看这些优秀考生们都有哪些值得被大家借鉴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坚持才能成功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没有学习的兴趣,无异是一种应付式的苦役。东华高级中学的叶子青同学顺利被北京大学的意大利语专业录取,她特别“凡尔赛”的说:“我很喜欢学习语言,当能用外语表达时,我的兴奋度会比别人高,并且我掌握语言的能力较强,高考的时候英语考到148分,接近满分。因为对历史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没有选择清华大学。同时,我还被香港大学的法学院录取,拿到学费全额奖学金,四年的学费全免(一年学费17万港币),但是我不想读法律专业,因此我也没有选择香港大学。”

叶子青同学还告诉小记者,她将来想当一个外交官,通过学习意大利语专业,可以了解到更多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将来她希望在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桥梁,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通过小记者平台,叶子青同学在镜头前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理念:学习要靠自觉,还有百分百的专注。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坚定前行的力量

人人都说,高三很苦,可它苦在哪里呢?是苦在做不完的试卷,还是苦在熬不完的夜,亦或是苦在无休无尽的考试?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花佳诚同学表示,高三最苦的是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怀疑和反思。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高考结束后,花佳诚同学感觉发挥的不是很理想,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再读高三,重新上路。

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汗水不会辜负任何人。亲手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花佳诚同学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高考成绩在东莞高考物理类名列前茅。他告诉小记者,他未来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做一个技术型人才,为社会多做些贡献。

理想加上行动,才能成就你的今天

在今年高考中,东华高级中学的黎致远同学顺利被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黎致远告诉小记者,他的名字来自诸葛亮《诫子书》里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有明确的志向,能平静全神贯注的学习。

行动力,是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人与人之所以拉开距离,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

“高一刚进校的时候排名大概是100名开后,一开始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想着能保住当时的排名就很满意了。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地往前走,再往前走,成绩慢慢得提高上去,直到高三下学期,我把清华大学作为我的奋斗目标。”在采访中,清华大学录取考生黎致远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排名靠后的同学不要自暴自弃,可以找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这样子既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挖掘自己的长处。除此之外,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多增加一点课内或者课外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在考试的时候,灵活应变。”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

高考,一段旅程的结束;大学,一个梦的开始。

高中阶段黎智宏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最后如愿以偿取得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距离大学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他没有放纵自己,而是选择闲暇的时候看一些关于大学专业的书籍,让自己尽快与大学接轨。

在了解大学专业学习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热爱下围棋的他正在为大学加入围棋社作准备。对于假期的安排,黎智宏对小记者说到,“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让每天变得慵懒。”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高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考验,更是一个心理综合素质的竞赛。正如登山,前面有人,才能激发你攀登与超越的欲望,相信目标就在不远处 。当你到达终点回首来路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坚持与乐观是如此神奇。

最后,小记者祝准高三的同学们,在未来一年的高考学习中,不骄不躁,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