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的“含金量”!东莞将用六个展览讲述他的一生

南方+ 记者

这是一张拍摄于1929年秋季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其中的人物或穿西服,或着长衫,摆着略显随意的姿势,背后是北海静心斋的假山奇石。

喜欢文史的读者会发现一些熟悉面孔,比如陈寅恪、傅斯年、陈垣、董作宾、朱希祖等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容庚也在其中。

司徒乔《容庚像》(素描),莞城美术馆藏。

司徒乔《容庚像》(素描),莞城美术馆藏。

1929年,距离28岁的容庚带着《金文编》北上求学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这期间,他从破格录取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第二期研究生,逐步成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事务员、燕京大学襄教授、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教授,因学术与罗振玉、马衡、王国维、顾颉刚、商承祚、张荫麟、郭沫若等众多知名学者结为师友。

这期间,还有很多分散在各个书籍上的容庚事迹。例如1924 年11月,容庚与顾颉刚同编《国学季刊》,又一同前往碧云寺指导发掘事;如1928 年4 月,容庚在式古斋购得昜儿鼎,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再如1929年8月27日,郭沫若给容庚发出第一封信,自称“未知友”,此前两人素昧平生,此后往来通信直到1935年,容庚共收到郭沫若来信56通……

对于容庚的了解,很多人都止步于这些零零散散的趣闻轶事,但他的每一次亮相,总能惊艳所有人。在去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主办方罕见地为一个展览延期两次,可见容庚的影响力。

如今,东莞市民终于可以见到一个具体的容庚。8月5日,“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将正式开幕,主办方共推出6个主题展览、4场专题讲座,以东莞为切入点,从成长、治学、鉴藏、艺术、情怀等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深度解读容庚先生丰厚的学术人生。

28岁著《金文编》融入中国近代文史学术“核心群”

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二十多年,是容庚学术研究的巅峰期。而他当时所交往的朋友圈,可谓中国近代文史学术“核心群”。

东莞中学毕业后,容庚潜心自学,开始在四舅邓尔雅的指导下研究金文,编选《金文编》初稿。1922年,容庚北上求学,带着《金文编》初稿拜访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与近代考古学奠基人罗振玉。

罗振玉翻阅《金文编》稿本后,对容庚十分赏识,将其推荐给时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马衡。1922年秋,容庚被破格录取为汇集了胡适、鲁迅、钱玄同、陈垣等著名学者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第二期研究生,并在之后结识了王国维、顾颉刚、商承祚、郭沫若等学术大师,奠定了其顶尖的学术视野和学术胸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容庚编撰完成《金文编》后,罗振玉于1925年委托安堂书店出版,成为中国首部专收金文字形的专著,得到王国维、沈兼士等学者的指正,奠定了容庚在该领域权威的学术地位。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面对战乱时期大量流失国外的文物,容庚倍感痛心,倾尽家财保全大批国宝,组织中国首个考古类社团——考古学社,而商承祚、顾颉刚、张荫麟、刘节、唐兰、董作宾、于省吾等知名学者皆为学社成员。

收藏国宝的同时,容庚从不忘留意故乡乡贤的书画精品与文献资料。20世纪20至40年代,北平聚集了藏书家伦明、历史学家张荫麟、方志学家张次溪等一批莞籍学人,容庚曾与他们共住东莞会馆新馆,与伦明、张次溪集资编辑《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怀揣着赤子之心弘扬岭南乡邦文化。

举家南归后,容庚编著《丛帖目》《历代名画著录目》和《颂斋所藏所见书画小记》等碑帖画册,吸引来了大批书法家、国画家与收藏家,包括黄宾虹、启功、黄般若、刘体智等,推动了近现代岭南传统书画的发展,在岭南地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中山大学康乐园一景,至今依然是学生回忆里的一段佳话。

展览与讲座展现学术大咖的多面人生

8月5日,“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将正式开幕,分别为在岭南美术馆展出的“容庚与东莞”与“方寸精镌鉴古今 ——《颂斋藏印》艺术展”,在可园博物馆展出的“吉金墨韵——容庚先生旧藏铜器全形拓片展”与“‘容’归故里——东莞藏容庚文物展”,在容庚故居(旨亭街8巷2、4、6号)展出的“容庚生平展”,以及在邓尔雅故居(东莞中学北区)展出的“千年一脉——莞城城建与人文发展史”。

据悉,主题展览《容庚与东莞》将从地缘、亲缘和业缘三个方面展示东莞对容庚治学的影响,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容庚的亲友圈、师友圈,透过其家学渊源、师友交往,展现容庚“由文字而及器物,由器物而及于史迹”的治学发展历程。

颂斋部分藏印

颂斋部分藏印

“方寸精镌鉴古今 ——《颂斋藏印》艺术展”,将追溯容庚学术的缘起篆刻,首次全面系统展示容庚藏印艺术,展现其不凡的印学成就、独到的艺术鉴赏力及与印坛时贤交往之情谊,让观众领略篆刻艺术之美。

周毛公鼎全形拓片(陈介祺拓制)

周毛公鼎全形拓片(陈介祺拓制)

“吉金墨韵——容庚先生旧藏铜器全形拓片展”,重点呈现容庚在金石方面的鉴藏研究,首次专题展示容庚旧藏全形拓片62件,分类释读释读拓片器物、题跋、印鉴背后的历史信息,生动反映容庚先生的学术交游、鉴藏逸事及学人风范。

容庚住所客厅场景

容庚住所客厅场景

在“‘容’归故里——东莞藏容庚文物展”中,主办方重点选取容庚先生及其亲属捐赠家乡的文物72件,从容庚作品和收藏两个角度,展现其深厚的学养、艺术造诣及家国情怀,并辅以场景局部复原,运用容庚生前影像、所用物件,再现中山大学东南区1号容庚居所书房、客厅场景。

“容庚生平展”与“千年一脉——莞城城建与人文发展史”,以容庚故居、邓尔雅故居为依托,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容庚出生、成长的环境,以及莞城绵延文脉对容庚的滋养。

这六大展览展期均为2021年8月5日至11月5日。展览期间,将配套推出多场“品质文化之都·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讲座”,以作为系列展览的补充与延伸,从容庚的生平、学术、艺术、收藏等多个角度进行专题化解读,让观众对容庚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撰文】李彤晖 龚名扬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