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290阅读时间:4min
即使在那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家庭剧,它们反映的是育儿、中年危机、家庭关系等最日常的话题,其内核并不是反映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境,而是以强冲突、强人设来制造“爽感”。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国产剧为什么总不接地气。
▼
(IC photo / 图)
时隔24年,冯小刚又拍电视剧了。
一部聚焦五个在北京的女性的事业、情感和生活的新剧《北辙南辕》正式上线,但这一次冯小刚没有收获好评。豆瓣上过半网友给出了“悬浮”、“不接地气”等负面评论。其实,近些年被吐槽的国产剧并不少见,为何国产剧总是如此浮夸?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少
这部让冯小刚贴上了“郭敬明”标签,被称之为北京版的《小时代》的电视剧,一定程度上展现的都是“有钱人”的生活。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里面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住的却是大别墅和四合院,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种浮夸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在于人物的生活状态上,她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聊天,穿梭于各种饭局,观众几乎很难看到普通人生活中的挣扎和困扰。或者说,这部剧根本就不屑于表现这些,它要展现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电视剧里的穷人越来越少了,这可谓是近些年国产剧的大趋势。从《欢乐颂》《三十而已》,再到当下的《北辙南辕》,主要人物几乎是中产及以上,名牌包、豪车、高档小区,观众所看到的是一整套精致华美的中产标配模板。然而,现实里二三十岁的女性,可能是经济上非常匮乏的阶段。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她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居住方式是与他人合租,几个人住在一个三居室的房子中,共用厨房和厕所,每个人的卧室面积大概也就十几平米。
同时,在职业发展上,那么多年薪百万的岗位也有些夸张,即便是相对高薪的互联网行业,年薪往往也只有几十万;还有很多行业,年薪都不会超过十万。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 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全国平均月薪为8923元。在51个行业中,仅有计算机、保险、证券等6个行业月薪过万。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过上国产剧中那样的“精致”生活。
当然,影视剧可以展现任何类型人群的生活境况,关键却在于——内容是否真实以及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呈现很重要。在国产剧中,通常是带着某种仰视的角度去看富人的生活,即他们有知识,有品位,善良、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总之一切都是如此地完美。
比如在《欢乐颂》中,人物的智商和他们的收入以及阶层是呈正比的,精英安迪优雅得体,白领樊胜美虚荣浮夸,邱莹莹幼稚肤浅。评论家毛尖将国产剧的这种现象称为“富人认同”,她认为“影视剧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按地位,财产分配颜值,按颜值分配道德和未来。大钱胜小钱,有钱胜没钱,正出压庶出,正室压侧室。耍弄心机做坏事的,往往都是那些从底层爬上来的角色”。
(IC photo / 图)
悬浮的生活气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大热的韩国电影《寄生虫》,这部电影同样展现的是富人的生活,却是以一种冷峻的视角。虽然富人住的是豪宅,但是观众所感受到的不是宽敞和明亮,而是像一个幽暗的迷宫,压抑和空旷——这实际也是对富人生活的一种隐喻,这个衣食无忧的家庭是空洞且傲慢的,女儿因缺爱而爱上男家教,男主人因为气味而拒绝救人,那句“有钱却善良”无疑是对富人的最大的讽刺。
同样在另一部展现贫富差距的韩国电影《燃烧》中,创作者也是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财富。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男二和国产剧中的富二代人设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英俊多金、风度翩翩、温柔体贴。而在后半部分,电影则展现了完美背后的残忍,他可能是个以猎杀和玩弄女性情感的杀手,像烧掉塑料大棚一样地杀掉一个人。
不过,电影绝非仅仅只满足于体现富人的冷酷,来满足部分观众的“仇富”情绪。电影里,财富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套分配体系下,富人真的就是所谓的赢家吗?电影对此进行了更深的探讨,它展现出了富人残忍背后的空虚,他拥有的财富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以至于他只能通过杀人来驱散内心中的无聊。在电影结尾,当男主把刀捅进富二代身体的时候,富二代的脸上表现出是解脱和释然。
从某种程度上看,影视剧是社会的投射,它所反映的不仅是现实,更是社会观念,即人们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才是国产剧中的富人认同最危险的地方——对财富分配不均的接受和美化,并将之纳入到主流价值体系中,让普通人认为这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你过不上这样的生活,那只是你还不够努力。
同时,国产剧的另一个特点是“悬浮”,即人们很难从中找到生活气息。
即使在那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家庭剧,它们反映的是育儿、中年危机、家庭关系等最日常的话题,其内核并不是反映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境,而是以强冲突、强人设来制造“爽感”。所以在各大热门的影视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几类典型人设,比如“凤凰女”、“妈宝男”、“恶毒小三”等。
在近期热播剧《小舍得》中,这个人设就是“鸡娃”母亲,编剧知道只有足够极端才能引发热议,便不遗余力地展现她是如何畸形地控制孩子的。在这样的剧中,人们看到的生活是标签化且目的性极强的,现实的生活实际包含着很多没有目的的对话和举动。
优质的影视作品善于表现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比如被认为非常擅长拍家庭片的是枝裕和,他的电影被媒体评价为“柔软生活的茧”,因为电影中充斥着很多精确而又生动的生活细节。在《比海更深》中,导演用可尔必思来展现母子间的感情,这是日本的一种乳酸菌饮料,也是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回忆。影片中,当儿子每次回家后,母子关系看似是冷淡的,但母亲每次都会给他准备这种饮料。这或许就是很真实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强烈直白的,爱和疏离是可以共存的。
不过,国产剧的浮夸很可能也是生活的延伸,人们的情感粗糙和贫乏,习惯于用单一的道德准则来评判,从而难以体会生活中的微妙和复杂。
如今,国产剧不过是投其所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有好的创作者,拍出来的片子很可能也不会被市场所接纳。所以,想要看到好的国产剧,还是需要回到生活本身。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