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十日,豫你同行 |南方纪录

南方+

南方纪录 | 抗洪十日,豫你同行

▲点击观看视频

七月,河南一场大雨,牵动举国人心。

洪水突如其来,数百万人民陷入泥沼之中,一些同胞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场全民的抗洪战役就在这个夏天打响了:全中国的救援力量涌向中原,进入被大水漫过的城市和村庄。人们手拉着手搀扶着离开洼地,肩并着肩一点点堵住决口。

1

十日过后,郑州、新乡等多地大水渐渐退去,救援队伍悄悄离开,人们回到曾被淹没的楼宇房屋里,整顿家园,重启生活。

这十日里,南方日报记者跟随救援队伍辗转郑州、新乡、鹤壁多地,记录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抗洪故事。这十天,我们会一直记得。

▎悼念:无法抵达的终点站

1

7月26日,郑州放晴,地铁5号线仍在封闭。

沙口路地铁站外,却陆陆续续来了许多郑州市民,人们手捧着花束,前来悼念几日前郑州暴雨中不幸逝世的遇难者们。

无法到场者,也从网上下单了花束,拜托骑手帮忙送上慰问。一天之内,站外已成花海。大家站在地铁口前沉默鞠躬,又默默回到人群中。

郑州地铁5号线,曾经是郑州这座交通大城的“金腰带”,环绕中心城区的列车,每日接驳在城内忙碌奔波的人们。7月20日,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雨突袭,却让有些乘客再也无法抵达自己的“终点”。

1

这天,曾差点踏进“鬼门关”的五号线乘客小孔也前来献花吊唁。当时站在倒数第三节车厢的小孔,被消防员成功救援。“我觉得,我应该站在这儿,陪着他们(遇难者们)。”

邹德强也是这趟地铁上的乘客,从上海至郑州出差的他,也坐上了地铁5号线。在20日晚6点多,当洪水开始漫上地铁隧道时,他还给妻子发了一段视频。据同事说,邹德强在不久后被洪水冲走失联。

邹德强的妻子说:“我相信他,他从没有让我失望过。”然而令人心碎的是,失联超过四天的邹德强也最终确认遇难。

1

那一夜的暴雨,或许是许多人不愿再触碰的伤心事,不止郑州,洪水很快也漫过了新乡、鹤壁、巩义、周口、开封、安阳……截至7月29日,河南全省已因灾遇难99人,每一个名字都让人心痛不已。

“天会蓝、雨会晴。”地铁沙口站前的鲜花丛中,有一张卡片上这样写道。

▎危城:50万人的转移时刻

1

7月24日,新乡的雨已经停了,水却一直未退。

受连日强降雨及上游泄洪影响,共产主义渠水位暴涨,大堤出现决口,洪水流入卫河,倒灌新乡城区。

在当地政府的紧急动员下,全城的市民纷纷赶往决口附近的新中大道,人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手拉着手,排成长龙,徒手建筑堤坝,挡住汹涌水势。

“一!二!向前!”人们喊着加油口号不断运输着沙袋,将脚底的防线越垒越高,努力将洪水挡在家门外。

而在25日夜晚,由于水位突然上涨,新乡卫辉市内再次告急,这座人口不足50万的小城终是进入全员转移时刻。26日上午,卫辉市卫州路已集结了上千人的救援队伍,不断有从周边街道、社区、医院转移出来的群众。

1

立刻转移,意味着暂时抛弃家园,在洪水的威胁下市民们却表现得有序和配合。“大家看到救援人员来都特别激动,但上船的时候很有序,让老人小孩孕妇先走。”

程鹏的母亲因脑出血在卫辉市住院一个多月,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批被转移人员。重病中的母亲,让还在郑州参与救灾的程鹏夜不能寐。好在危急关头救援队用皮筏艇帮助输液状态中的病患紧急转移,让他的母亲及时脱离水困。

暴雨已歇,各处决口堤坝逐渐被封堵,26日凌晨2时27分,共产主义渠决口最后五米--卫河浚县新镇镇河段决口成功合龙。

“这场仗,我们打赢了。”在堤坝连续工作了一个昼夜后,当地村民小周欣慰地笑了。

▎援者:“几乎所有的力量都来了”

1

暴雨之后,郑州、新乡、卫辉等多地出现严重内涝,人们被困在水里了。

同样被困在水里的还有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2400名病号和医护人员。7月22日,数千名解放军、救援队伍协同医护人员,通过直升机、冲锋舟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将全部病患成功转移。

而这条生命通道,则是火箭军战士在前一夜涉水划船“摸出来的”。

今年29岁的陈小波来自中原火箭军96606部队,21日19时许,陈小波和他的兄弟们接到上级命令后,就一马当先,拉着5艘冲锋舟扎入水中。由于医院的一楼已被淹没,且通信设备和供电设备都出现故障,他们只能在黑暗中沿着水路,硬生生划船进了医院。

抵达医院后,他们首要任务便是将医院宿舍楼内的医护们全部接进医院主楼,就这样一趟,两趟……

一场洪水,让全国的救援力量都动员起来了。

1

23日,卫辉市的四个水库大坝已经满溢,卫河的水就快漫出来了,几个临河的村庄很快就会被洪水吞没。应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专业救援队闻讯而来,将卡车“变形”成应急动力舟桥,移动桥成了“生命方舟”。在转移完所有被困群众后,安能救援队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受灾点:鹤壁又传来溃堤的消息。

来自广东的多支救援队也在第一时间抵达了救灾一线,深圳、河源、惠州、东莞四地的蓝天救援队在新乡集合,化零为整组成抗洪抢险广东蓝天救援队。

“抗洪这事,广东经验或许能帮上忙。”阿辉是广东队里的排头兵,阿辉带这队员们划船冲入水深两米的村庄,凭借自己常年水中作业的经验,送去食物,转出老乡。

▎互助:那些平凡的英雄们

1

20日郑州城东,暴雨如注,一辆越野车在234国道的积水中熄火,眼看雨水即将淹过车顶,车内的祖孙三人被困。

一水之隔外,正在酒店前台转移电脑的李坤鹏,接到求救信息后,拎起手边的菜刀立即冲向越野车。跑上路面李坤鹏才发现水深几乎没顶,不会游泳的他接连呛了好几口水,艰难在水中跋涉方才赶到车前,“我想救人就得砸玻璃,但用菜刀怎么也砸不开。”

危在旦夕之际,又有学生、老师、面馆老板等陌生人从四面八方冒雨赶来,有人拿来了桶、有人带来了安全绳……在洪水即将没过车顶时,包括李坤鹏在内的11名普通民众,协力托起了生命的“诺亚方舟”,成功救出祖孙三人。

“先救人”,暴雨中,这是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于逸飞是被困郑州地铁5号线的当事人之一。作为第一批获救人员,在听到“有没有医生?”的高声呼救后,已经脱险的他再次返回地铁站负二层,从深水中拉出五六名孩童和大人。从下午6点到凌晨,他几乎一直跪在湿冷的地上,与急救人员一起持续为伤者做着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

这场洪水中,人们没有袖手旁观,人浸湿双脚,与洪而战。为了填堵卫河的决堤口,司机李永祥将自己购买不久的崭新卡车投入河中;00后小伙陈茂源四天只睡六个小时,奔走各个灾情一线扛物资;新乡市原阳县的扁担王村300户人家齐上阵,三小时烙好4000张油馍,送往卫辉物资短缺的灾区……

“我不觉得我是个英雄,但凡是国人看到都会上,再说咱河南人本就天生一副热心肠。”第一个下水救人的李坤鹏坦然地说。


【摄影】 张梓望 吴明 董天健

【采写】 徐勉 吴扬 朱红鲜 实习生 肖步云 邓雯淇

【剪辑】 罗斌豪 王良珏

【海报设计】潘洁

【校对】 黄买冰

【统筹】 罗彦军 胡念飞 

1

编辑 罗斌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