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怀揣理想,深入基层,为乡亲谋福祉;
他们肩扛重任,扎根镇村,助推乡村振兴;
他们满腔热血,施展本领,奏响时代强音。
他们牢记使命,于阡陌之上,阔步向前,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帮扶先锋和驻镇强军。
他们,便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
为记录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故事,展现驻镇干部和队员风采,树立优秀典型,凝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经验做法,以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南方农村报)联合推出“我的驻镇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目前入驻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的人员:
廖振华: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来自佛山市高明区市场监管局。
刘云: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来自佛山市高明区应急局。
钟广强: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来自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政府。
蔡贤达: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罗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来自佛山市高明区气象局。
夏俊杰: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崖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来自佛山市高明区粮食储备公司。
2021年8月2日 周一 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没想到这样的情景也会出现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中。
即使驻镇3年后回到原单位,再工作几年就得退休;即使事业有成的儿子不希望老爸这么一把年纪了还去农村折腾,但廖振华仍主动请缨,加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怀揣少年般的豪情壮志,表示“就想趁着退休前来一次。”
廖振华,就是我们今天驻镇故事的主人翁。
对于廖振华的儿子来说,参与驻镇帮镇扶村,不是父亲担心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牵挂父亲。
“就是想趁着退休前来一次。”平时说话温和的廖振华,见到记者时,言语中却带着刚劲和坚韧。
佛山驻云浮市帮扶指挥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工作组组长谢桂初介绍,廖振华来自于佛山市高明区市场监管局,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三十多年,如今的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进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7月16日,廖振华带着他的团队,一行5人从佛山高明区到云浮市前锋镇驻镇,他们团结一心,是他们自己心目中最强大的队伍;他们都来自于佛山高明,自称是“高明五壮士”。

初见。
记者第一次见廖振华,并没有太注意他。一件紫红色的Polo衫,领口卷曲,深咖色的皮肤泛着淡淡的红,那是三伏天曝晒过的证据。他右手始终握住手机和一本笔记,手指卡在笔记本中的某一页,似乎随时准备“就位”。无论是坐在会议室交谈,还是行走在调研的村落,廖振华似乎总能找到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
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太显眼”的廖振华,是本次在云浮前锋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也是“高明五壮士”的主心骨。提到这位队长,四个队员总会亲切地来一句“咱大哥”。不仅是因为廖振华相对于其他队员来说较为年长,更重要的是在驻镇工作和乡镇生活中廖振华勇挑重担。
在云浮市前锋镇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中,廖振华的任务最为繁重。由于乡镇地理位置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驻镇帮扶工作队每天最多只能调研一到两个村,一周七到八个村。每天调研结束后,“五壮士”精疲力尽,开完一个简短的小会,大家伙都赶回去休息。但是这个休息是不属于廖振华的。此时此刻,他不得不趁调研的前一晚上,安排和布置第二天的走访内容。所以在队员们的记忆中,廖振华似乎总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

牵挂。
无论在工作中如何坚韧,家却总是廖振华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三年驻镇,考验的不仅是干部,还有他们背后一个个干部的家庭。这些驻镇干部,他们也是父母,也是子女,也是丈夫,他们也有需要他们保护和牵挂的人。
廖振华回忆,当初决定来驻镇,儿子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事业有成,接下来自己只需要安稳退休、安享晚年,为什么还要来农村“折腾”?
廖振华如何说服的儿子,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廖振华的讲述中得知,儿子答应他,要亲自开车送他来“上班”,会来看看他的新“办公室”。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陆续开展中,不仅仅有热血澎湃的年轻干部,还有许许多多像廖振华一般“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老干部,他们也有豪情壮志,他们也有赤子之心,他们也想赶在退休前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造就一个更好的南粤乡村。
【记者】喻淑琴 温志勇
【实习生】傅杨清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小贴士: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南方农村报)“我的驻镇故事”,正在火热征稿中,如果你也是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员,那快把你的故事(含文字、图片或视频)分享给我们吧!
投稿邮箱:wdzzgs888@126.com(“我的驻镇故事”首字母)
想要了解更多驻镇帮镇扶村的故事,可以来电:
喻记者18898606366
温记者15011724769
唐记者17796171465
也可以加入“我的驻镇故事”群,详情请加相关联系人验证入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