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峰这个“陕西冷娃”,员工都喊他“老金”。
深视智能的展厅,是一个机器视觉在工业应用的场景集合。联合创始人金少峰逐一给我们介绍3D相机在手机检测、电池检测、芯片检测等场景的应用,顺带着科普了机器视觉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市场现状。
他对产品、对行业的热情,都浓缩在一个个生动的数据里。
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产品的工艺,享受产品在双手中迭代、先进制造业因产品而加速的过程——在做产品这件事上,他始于“情怀”,成于“产品化”、“产业化”。
生于西安,长于西安,金少峰身上保留了关中厚重特质。但难能可贵的是,毕业即南下的他也兼具了南方人的进取与敏锐,把“科技创新的产品化、产品创新的产业化”视为创新创业的通关秘籍。
这也是深视智能获得2019年南山“创业之星”大赛一等奖的直接原因。
2021年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即将开赛,借着访谈,我们邀请金少峰做本届大赛北部片区评委。
作为“过来人”,他欣然接受。
用他自己的话说:
“能踩的坑我们也踩了不少,所以愿意和优秀的新物种团队交流分享,他们有闪闪发光的关键创意和核心能力,但需要有更多的市场同理心和产品化思维。”
访谈 | 南晓智
成稿 | 南晓智
编辑 | 崇小文
访谈Q&A
高议价能力#
Q:深视智能的主赛道?
A:机器视觉。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生产、动力电池、航空航天、钢铁等工业领域——这些是非价格敏感地带。
优质的基因#
Q:深视智能的基因与理念?
A:创新、严谨、分享、共赢。我们从跟随,到领先,再到创新;产品做到了高可靠性、高一致性、高稳定性;公司股份很大一部分由员工持有。
拧成一股绳#
Q:深视智能的团队特点?
A:王董负责开疆拓土(销售和运营),我负责夯实后方(技术和产品)。团队稳定,研发人员占比高,一批70后硕士是各细分板块带头人、80后硕士是中坚力量。
应用创新Key Words#
Q:应用创新的落地关键?
A:技术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同理心与实战应用经验。所以,企业需要一位真正经历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人,去实现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然后产品化、产业化。
适用的价值主义#
Q:如何实现高附加值和高溢价?
A:我们只做工业核心传感器,赋能先进制造业。生产人员更专注于产品的“一致性”,把控关键环节,这些产品帮客户实现标准化、降低边际成本。
技术宅的自我定位#
Q:是否会杀入智能制造这片蓝海?
A:行成于思,毁于随,因此不会自己搞制造。坚持做工业服务业,杀入更高端的技术领域。
全文四千余字,阅读需约5分钟
01
老王和老金:两个“陕西冷娃”的产品情怀
西安,十三朝古都。金少峰跟土著的西安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的眼界在“日拱一卒”中不断开阔。
2005年到广东,他接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尤其在世界500强AVNET(安富利)期间,与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同事接触多了,他的观念和认知开始多样化。
随着技术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研判能力的积累,金少峰逐渐从一个技术宅变成一个对产品及其应用场景极为敏感的人,一边搞研发,一边思考什么样的产品和场景变现能力更强、未来天花板更高。
当然,外企的先进管理经验,台湾与美国人的匠心、敬业,也对他影响深远。
很多五六十岁、头发都白了的很基层但又很资深的工程师,还在敲代码,他们会很热心地和你沟通,讲得非常仔细,还会现场演示。这种职业精神和个体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创业者一定要把每一天都当成是Day One。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这些都为后来深视智能成为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头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来,金少峰二次创业做深视智能,还得归功于比他年长6岁的王刚奎。
如果说联合创始人金少峰是深视智能的定海神针,王刚奎就是那个策马扬鞭、开疆拓土的人。
身在传统制造业,王刚奎对先进制造业的前景有着绝对的信心,更清楚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转型需要增加科技含量,以工业服务业进行赋能。
“我们进入机器视觉行业,一起做深视智能,是因为情怀,当然更是看好这个赛道,因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应该可以、也必须成长起来。”
做产品,是金少峰最大的爱好,他便专注于研发和产品。王刚奎则负责市场销售和整个公司的运营。军人出身的王刚奎,同样也是陕西人,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其经营的传统化工公司也是行业佼佼者。
这两个陕西冷娃,都有一个高科技的梦想。
金少峰笑称:
“做深视智能以前,老王天南地北地打高尔夫,可以连打5天那种。后面有了深视智能,就大家一起996、007,甚至比这个还要疯狂。”
他们之所以选择机器视觉这条赛道,背后还有着产业结构式升级的深层时代原因:
中国有着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却缺工业服务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是把视觉图像作为“机器的眼睛”。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80%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而图像包含的信息量是最巨大的。视觉与图像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技术之一,它构建的四大核心能力是智能识别、智能测量、智能检测、智能互联。机器视觉通过识别、测量将海量数据在多节点采集互联,同时将人员、设备、生产物资、环境、工艺等数据互联,就衍生出深度学习、智能优化、智能预测等等创新能力,显示出大数据的魅力和工业4.0的真正威力。
面向工业应用的视觉图像,通过硬件、软件、集成技术联合自动化设备商、机器人制造商,“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让机器视觉扛起了制造。
但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起步相对滞后,90年代这一领域几乎还是空白,2000~2013年国内开始以引进国外机器视觉贸易为主,2015年左右国内自主研发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4年,深视智能切入这一热门赛道,赶上了起步阶段的最好光景。第一年,金少峰就已带着初创团队研发了基于FPGA+ARM架构的2D视觉智能相机,王刚奎也很给力地把这第一代产品卖向了市场。但由于缺乏行业背景知识与客户积累,部分产品发售后出现了水土不服。
“前四年很艰难,小米+步枪的打法,全靠我们几个合伙人自己投资。做硬件研发非常耗资源,涉及许多设备和实验试错,但我们坚持了下来。由于比同行提早三、四年布局,2018年行业迎来爆发期,我们已经有成熟的3D视觉相机产品了,而国内的3D视觉相机从2019年才开始起步。”
秉承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产品创新理念,深视智能经历了产品线从无到有的实践开发后,近些年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总能快人一步,拥有行业里系列化最全、性价比最高、成本最低、性能最高、指标最高的产品。
其产品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一致性产生了巨大的工业应用价值,尤其是高一致性使制造业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的高效便捷,并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渠道拓展能力。
今天的深视智能,占全国3D视觉相机市场份额的10%,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02
四个词常用常新,深视智能落实变现了
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前沿分支,目前中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在200亿元左右。随着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逐渐深入,工业场景对机器视觉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一市场将很快迎来大发展。
“应用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生产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都是自研,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定制,完成指标和性能要求,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产量和品质。比如针对钢铁这种超高温、热辐射生产环境,我们就有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再比如手机胶水检测方面,很多业内人说找深视智能就没错。”
不同于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更需要同理心,要深度结合应用场景做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具有防水作用的手机屏胶水涂层为例,几乎透明的特性大大增加了检测难度,但深视智能的产品可以做到根据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检测品自身的形态、材质等复杂因素,自适应调节参数,以适应多变的检测环境。
传统制造业想要实现产品一致性,具有相当高门槛,而企业标准一般都要高于国标。一致性越高,意味着生产成本越低、产能与品质也相应得到提升,这些都需要靠机器视觉这类工业服务业来辅助完成。
访谈中金少峰多次提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家企业必须经历过至少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才有可能获取成功。
“产品化绝不仅仅只是技术。许多创业企业没有经历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只有经历过这个的人才会理解:成果转化就是产品化和产业化,关键环节是模块化和标准化。人工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也无法查看bug的行为路径,这些只有全自动化测试能做到。所以我们自研了很多设备和软件做针对性的过程测试和最终产品测试。测试也是我们面试新人的必答题,如何保证代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写代码之前、写代码的过程中、代码完之后的测试中都会做哪些工作,遵守哪些规范,使用哪些测试工具?”
工业领域是典型的非价格敏感领域,深视智能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其自身的生产系统里,产能不是第一位的,生产人员更专注于产品的“一致性”,把控关键环节,这些产品帮客户实现标准化、降低边际成本。
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强议价能力,使深视智能形成了重研发、轻生产的特点。
对于金少峰和团队来说,做产品是爱好。
说到企业价值观,金少峰笑称,那是四个被大众说到烂的词:创新、严谨、分享、共赢。但深视智能以务实的态度将这四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词做到极致。
“从跟随到领先再到创新,我们做到了高可靠性、高一致性、高稳定性,客户认可度很高;公司有相当一部分股份由员工持有,所以分享与共赢我们也做到了。我们团队氛围很好,彼此间没太多界限,很多人都叫我老金。”
03
两个“三角”,两个黄金几何中心
2019年,对深视智能来说是个意义重大的年份。
其华东销售驻点迁到全国百强县昆山,深圳总部则迁到了南山智园崇文园区。昆山、深圳,深视智能卡位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黄金几何中心。
“昆山办公点设在高铁站200米处,是我们的前沿阵地,设了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研发和生产放在深圳,交通区位好,供应链也完善。两边都是我们的重要战场。”
“十四五”规划中,“区域协调”被独立成章,“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大城市群时代就此全面开启,“打好先进制造业这场旷日持久战”成为19个城市群的共识。长三角与珠三角同属第一梯队,在这场持久战中,两大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打法。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推广,2016年-2022年间进入机器视觉研究领域的高校与企业数量急速增加,专利数量逐年攀升,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是机器视觉企业的集聚地。
“灯塔工厂”被誉为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作为两大城市群的黄金几何中心,昆山与深圳均拥有“灯塔工厂”,这背后是强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在支撑。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产田”,深圳南山提出了“二产保卫战”,把先进制造业纳入重点扶持领域。深视智能正是“以深圳南山为圆心、以昆山为核心助攻”进行的市场战略布局。
不过,尽管服务于智能制造,且先进制造业前景大好,但金少峰表示,深视智能不会杀进智造蓝海。
他坚定地认为,做企业要对自身有深刻的洞察以及清醒的认知。
“在更高端的技术领域,做好工业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这才与我们的基因吻合。但深视智能在迭代与发展的过程中,护城河一直在变,是动态的,过去我们会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现在应用创新能力、团队的稳定性、高定制化的产品都在一层一层加深加固我们的护城河。”
04
投与被投,围绕主赛道做“强关联”
深圳的自主创新,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这样的氛围让金少峰非常看好深圳在先进制造业未来发展中的位置。
正如金少峰所说,过去一台进口3D工业相机,占到整个设备一半以上的成本,很少有企业或机构能够负担进口产品的高昂价格,深视智能让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是颠覆性的贡献。
以制鞋业为例,中国过去全靠人工制鞋,但如今有机器视觉做辅助,制鞋业逐渐开始自动化生产,每年有150亿双鞋从中国生产,占全球年产量60%以上。
而在老龄化现实下,生产环境差、污染程度高的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人力缺口,工业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只会越来越旺。当核心技术、应用创新的短板被补齐,国产替代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国产替代”是对深视智能过去几年的业绩总结,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目前深视智能已在部分产品和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国产替代,金少峰预判,再过两年国产化能接近50%,核心零部件可与国际水平持平,国产芯片足以满足自研需求。
“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演变为人才红利、技术红利,开启了更大更高级的高科技战场。中国在过去10年、20年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有人才,有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深视智能正是在做这两个生产要素结合的事情。中国制造业已经很强了,那制造业升级所用到的设备就需要国产化,这是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深视智能目前的线激光、点激光、光谱共焦传感器、3D产品测量是比较优秀的,后面还有很多的新品出来。”
这也是资本看好的赛道。
深视智能曾于2018年、2019年进行过两轮融资,间接对其投资的包括南山区属国企汇通金控。
金少峰对资本的态度是积极而又谨慎的。
他表示,未来引进资本会更偏向产业基金,希望资方能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产业资源。
同时,对于与机器视觉相关联的优质项目、优秀团队,金少峰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深视智能作为南山区2019年“创业之星”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是创新创业的过来人,踩过坑,走过弯路,如今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企业自身的“长期主义价值观”。
“深视智能未来会走得更快一些,希望与一些机器视觉强关联的优秀团队共事,可能和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我们未来新产品包括科研级的仪器,将进行导弹卫星的测控、爆炸实验、空降实验、桥梁变化、风洞实验等。”
能看到新物种企业在关键环节攻关与创新方面的闪闪发光,也能引导其通过应用场景的探索实践少走弯路,金少峰作为被投、被扶持的创新创业“过来人”,今天正在向一些优秀的新物种团队抛出橄榄枝。
他一再强调的是:产品化、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正确打开方式。
后记
科技的国产替代,是另一种“国潮回归”,这也是科创企业应有的科技自信和民族自信。
行成于思,毁于随。科创要踏踏实实走路,就要把握好火候——选对赛道,选对时机,选对伙伴,选对资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