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爸爸!”智力障碍的他走失10年!相认时立刻认出父亲......

广东政法
+ 订阅

“这一位你认得吗?”在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当工作人员指着51岁的老邓(化名)提问时,小俊(化名)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话说:“是爸爸。”

“我一眼就认出他了。”时隔十年的一声“爸爸”,让老邓瞬间泪目,他紧紧地搂住儿子,现场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正是在南海警方的不懈努力和技术帮助下,这对分散了10年之久的父子得以团圆。

事主与儿子相认团圆。

儿子走失 父亲寻亲10年

十多年前,四川人老邓来到南海打工挣钱,儿子小俊由于患有轻度智力障碍,一直在老家四川生活。2011年,在南海三山务工的老邓心想,不如将16岁的小俊接到南海来,方便自己照顾。

但是,老邓没想到,小俊来到南海的第二天就走失了。当时,小俊趁老邓工作时偷偷溜出去,等到老邓回家时,发现小俊早已不知踪影。“当时感觉天一下子塌下来了。”老邓说,他立刻和工友四处寻找,但都无果。

在工友的指引下,老邓向当时的辖区派出所报了案,从此踏上了边打工边寻子的漫漫长路。“我原本身体还挺硬朗的,儿子走失后,我的身子骨一年比一年差。”如今,年过五旬的老邓身材瘦小,一脸沧桑。

回忆起这些年的寻子之路,老邓仍然历历在目。为了寻找儿子,老邓一有空就驾车往外跑,“看到路边有流浪汉,我都会忍不住停下车去看看。”每当听到亲友反映有疑似小俊的线索,无论远近,老邓都会立即前往确认,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

“这日子真的太煎熬了,只有真正丢失过儿女的人才会明白这种痛苦。”谈及这些,老邓又一次湿了眼眶。

警方接力 寻子多年现曙光

这些年里,南海警方也和老邓一样,从没有放弃对小俊的寻找。

当年,南海民警在接到老邓的报警后,第一时间到小俊走失的现场周边走访调查。2013年2月,民警再次通知老邓到派出所完善了笔录和档案。

十年来,南海警方内部的机构设置多次变化,但是每一批办案民警都记着这件事。南海警方还把小俊的失踪人口信息上传到系统,通报至全国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早日找回小俊,是一批批办案民警共同的目标和愿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5月份,事情出现了转机。

5月的某日,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致电老邓,称其儿子小俊可能在中心内。一听到消息,老邓立即将情况告知南海警方。

南海公安分局平洲派出所民警进一步了解得知:2014年,该中心收容了一名与小俊年龄、身材等情况都相仿的青年,由于小俊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资料,只能一直以无名氏身份被收容在该中心。今年,该中心尝试在网上推送小俊的寻亲信息,发现这些信息和公安机关大数据反馈的关键信息比中了,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便根据相关信息联系上老邓。

失踪十年的儿子可能就要找到了,老邓激动不已。但要完成准确认亲,还必须进行DNA鉴定。

为此,平洲派出所三山社区民警中队副中队长劳为兵马上联系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对接相关工作流程。5月17日,劳为兵和其他警辅人员赶往该中心,为该无名氏男子采集血样,并交由南海公安分局DNA理化实验室进行比对。

5月27日,DNA比对结果显示,该无名氏男子就是老邓的儿子小俊。得知DNA结果后,劳为兵长长松了一口气,立马着手准备认领的相关事宜。

父子团圆 心怀感恩赠锦旗

7月27日中午,一辆悬挂“粤E”号牌的警车稳稳地停在了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门口。车内,老邓的眼睛一直向中心内部张望,双手不停地揉搓着,试图平缓自己的情绪。

在民警的陪同下,老邓来到该中心的办公室,按照流程填写了相关资料,在签名处按下了红指印。随后,在该中心工作人员、社工、医护等人的陪伴下,小俊走进了办公室。

一见到老邓,小俊摸着头羞涩地笑了。工作人员指着老邓问他:“这一位你认得吗?”小俊立刻回答:“是爸爸。”听到这一声时隔十年的“爸爸”,老邓终于忍不住了,走上前去,一把搂住了自己的儿子,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我一眼就认出他了。”老邓哽咽着说道。他拭去眼泪,从随身物品中翻出为小俊买的鸭舌帽和新衣服,默默地为小俊换上,随后又从一个首饰盒中拿出两条象征吉祥平安的红绳子,系在小俊手上。

事主为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你们都是我儿子的再生父母,是我们的大恩人!”离开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之前,老邓送上了一面印有“以善济学 救助温暖”的锦旗,以感谢该中心对小俊的悉心照料,同时感谢民警多年的努力。

来源:珠江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