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在大鹏湾满月啦!保护工作取得了“鲸喜深圳”的阶段性成效

爱大鹏
+ 订阅

6月29日以来,在大鹏湾近岸海域发现鲸豚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鹏新区坚持海陆统筹、部门联动、多元参与,积极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做好鲸豚保护工作,展现了深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形象。

根据7月29日上午科研观测,小布氏鲸游走于大鹏湾盐田海域和沙鱼涌海域之间,当天,大鹏新区致函盐田区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协同开展小布氏鲸保护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

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

新区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科学、有序地开展小布氏鲸保护工作

取得了“鲸喜深圳”的阶段性成效

1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迅速开展保护行动

自发现小布氏鲸起,新区就迅速开始“护鲸”行动,第一时间发布倡议,呼吁广大市民护鲸、爱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保护工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广阳深入现场察看保护工作,指导应急救护演练。为科学护鲸,新区专门成立了“鲸豚保护联动工作指挥部”,由新区领导吴华根任总指挥,统筹与市海洋、生态、海事海警等部门和全国顶尖科研团队的联动,建立鲸豚保护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于7月2日印发了《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方案》,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服务、社会参与的联动保护工作态势。

▲大鹏新区召开研究鲸豚保护有关工作专题座谈会

▲鲸豚保护联动工作指挥部

2

海陆统筹、联动保障

为布氏鲸营造良好的海域环境

新区充分发挥陆海统筹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海上巡航管控,限制休闲旅游船舶在鲸鱼活动海域的非必要通行,辖区旅游公司自觉响应、发出避行相关海域的通知,盐田港集团向往来商船发出在相关海域缓速低噪通行的温馨提示,东部海堤建设单位采取降噪施工工艺。

▲加强海上巡航管控劝导无关船只

海事、渔政、社区渔民积极排查和清理沿线残存渔网,打捞海漂垃圾;环保志愿者坚守在沿岸岸线劝阻劝离下海皮筏艇、海钓人员;生态、水务等部门加强对入海排口和岸线巡查、水质监测,做到每日一检,对入海河流、海堤岸线、沙滩等全面清洁。截至7月25日,累计清理垃圾约1368公斤、渔网2张。此外,工作组还对无人机观测提出安全规范指引,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于鲸鱼的干扰。

▲大鹏新区水务局组织开展河口漂浮物清理

▲海上环卫打捞海漂垃圾

3

搭建平台、积极引导

凝聚社会广泛合力

搭建科研平台,联合中科院深海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等单位,提供专用科研船和后勤保障,对小布氏鲸进行科学观察,每日研判,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科研团队正在观测小布氏鲸

搭建宣传平台,借鉴云南象群宣传经验,建立市民“云”赏鲸网络直播平台,主动设置议题,每日发布动态,回应社会关切,并开展了“鲸豚保护 爱海童行”儿童议事厅等科普宣传活动,引导舆论从“观鲸”到“护鲸”,提高公众参与度,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形成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格局。

▲“云”赏鲸网络直播平台

▲“鲸豚保护 爱海童行”儿童议事会

搭建社会治理平台,发挥群团志愿者、蓝色海洋协会等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鲸鱼保护,共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联合葵涌团工委开展岸边垃圾清理工作

▲蓝色海洋协会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潜爱大鹏组织水下志愿者打捞垃圾

搭建共享平台,有效发挥深港澳海洋保护联盟作用,主动与盐田区、香港环境保护署、惠州大亚湾环保部门共享鲸鱼活动信息,协调做好预案,共同致力于鲸豚保护工作。

4

常态保护与防患未然相结合

积极开展应急救护演练

为常态化开展鲸豚发现和联动保护工作,新区在“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专门设立了一个“鲸豚保护行动”项目,将长期资助和奖励大型海洋生物的发现和保护行动。

▲“小布”正在捕食(来源:深圳新闻网)

此外,针对小布氏鲸可能发生的搁浅、误吞杂物、受伤等情况,借鉴近期发生在浙江台州、温岭的鲸豚搁浅救援经验教训,新区还提前因应,组织科研机构和珠海长隆鲸豚演训人员会商,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畅通应急救援合作机制。7月16日,新区组织了多部门、跨领域的鲸豚搁浅救援演练,在全国首创了“以充气式游泳池,就地搭建移动式海洋馆”的模式,利用专业救助装备,可最短距离、最快速度实现鲸豚的就地救护,提升了突发事件的救护能力,演练和优化了大型海洋生物救助工作机制。

▲鲸豚搁浅救援演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