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共襄东莞高质量发展。
2021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东莞行活动,于7月29日正式启幕。南方+专访了此次与会的多位高层次人才,共同探讨东莞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建设优良创投环境等话题,并在南方+东莞科技频道推出“高层次人才东莞行·大咖对话”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嘉宾介绍:唐宇轩
就职于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长期从事二维材料制备和光学传感方面的研究。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目前师从深圳大学张晗教授,负责“基于新型水质传感器的智慧水务项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水质检测方面,您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有何创新之处?现在进展到哪个阶段?
唐宇轩:随着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和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水质检测行业日益蓬勃发展。目前水质监测主要使用全自动化学分析方法,而这种技术面临许多弊端,一是化学试剂需要定期更换,人工维护成本较高,二是监测站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严格,导致监测设备的成本居高不下,通常为50万至60万元一台。近十年来,随着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用传感技术代替化学分析技术进行水质检测已成趋势,我们团队使用传感器进行水质监测。
使用传感器的水质监测设备无需化学试剂、无需严格使用环境要求、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由此,投入式光学传感器对水体进行在线分析的设备产品逐渐显现市场并迅速推广。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这项技术在水质检测领域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唐宇轩:我们开发的智慧水务传感系统,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展示层着手,将水质检测的各项设备串联起来,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基本取代人力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2020年9月,我们团队将该项目在深圳进行产业化,预计到2021年底,智慧水务系统的综合搭建等创造的营收可达2500万元。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此次来东莞参加人才行活动,您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唐宇轩:我们了解到,东莞对水质检测的需求比较大,希望日后可以将业务拓展到东莞。另一方面,东莞拥有扎实的智能制造基础,能生产很多我们系统所需要的自动化设备,如果在东莞投产的话,能获取相关工业方面的支持。
【采写】唐卓 吴擒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