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顺德模式”心肺复苏体系,国内外专家论道复苏领域新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 订阅

7月29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成功举办“中德心肺复苏高峰论坛暨医院复苏中心揭牌仪式”。国内权威心肺复苏领域专家、顺德区医疗单位同道与德国著名心肺复苏领域专家围绕心肺复苏的规范治疗、发展前景展开交流讨论,并对现场交流进行全球线上直播,实时中英文同声传译,累计吸引观看人数近8万人。顺德区副区长招霞红、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丁辉等嘉宾领导共同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复苏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

有效的区域救治体系基础,为复苏中心成立添“底气”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沈洁院长为论坛开幕式致辞。“心跳骤停是非创伤性心脏原因所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心肺脑复苏成功与生存链的无缝连接至关重要。我国心脏骤停成功救治出院存活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13年一项来自北京的研究表明,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存活率仅为1.3%。”

沈洁院长致辞

沈洁院长表示,从2017年开始,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组织各镇街医院建立ECPR(体外心肺复苏术)救治体系。经过多年发展,ECPR救治体系逐步成熟,并成为首批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全国培训基地。结合院内“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医疗救治平台优势,并于区域内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率、出院存活率显著提升,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天,在顺德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成立“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复苏中心”,一是响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倡导,在国内率先成立并推进复苏中心建设,整合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全面优化救治流程,以最切实有效的途径提高医院心肺复苏水平;二是希望通过复苏中心成立后的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医院培训合作,并利用ECMO转运技术,构建心跳骤停区域性ECPR救治体系,推进区域复苏联盟建设步伐,从而共同推进我区危重症、心肺复苏技术水平的高质量发展,集全区同道之力,为顺德人民筑起生命最后一道坚强保障。

探索“顺德模式”,搭建危重症患者家门口的“平安岗”

招霞红副区长讲话

招霞红副区长表示,顺德区是全国百强区之首,常住人口达320多万,心脏骤停等复苏救治迫在眉睫。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作为区域内三甲医院,要起到牵头引领作用,作为复苏中心的先行者,希望医院要积极探索建立起“顺德模式”的心肺复苏救治体系,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向纵横发展,进一步提高顺德的整体救治能力。

同时围绕着心肺复苏的主题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大复苏中心的人才、设备等投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开展复苏的社会科普教育,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设顺德区复苏联盟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大事!让顺德区人民共享医疗健康建设的成果。”

左六二主任介绍顺德复苏联盟筹备方案

随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左六二主任介绍了顺德复苏联盟筹备方案。他介绍,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复苏中心的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联合其他区级医院及镇(街道)医院组成复苏联盟,加强区内医院间的沟通协作,规范心肺复苏流程,建设符合标准的基本复苏单元、初级复苏中心和高级复苏中心,确保复苏所需的相关学科、人员力量、技术和设备得以高效协调地运作,实现真正的分级诊疗,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本地高水平的救治。

“人人会急救”,做好生命链以外的后续支持

沈洁院长表示,希望通过复苏中心作为支撑,对整个医院乃至区域内心脏骤停的救治,建立起畅通的绿色救治通道,同时加上院内ECMO团队的技术保障,切实保证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降低和避免致死致残率。

此外,救治的本身,除了保证生命链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抢救的过程更加规范,抢救的转归更加顺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医院将承担公立医院更多的社会职责,进行院内院外的规范性培训。“当出现突发情况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才能保证好后续的生命支持。”

今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将全面提升医院心肺复苏相关学科临床、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逐步实现联盟的创建,进一步推动顺德区心肺复苏整体救治工作的有序实施,构建区域危重症救治高效协作网络,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向纵横发展,建立“顺德模式”的心肺复苏整体整合体系。

- 直播现场 -中德连线,聚焦心肺复苏热点难点

本次论坛名家云集,雷根斯堡大学医院ECMO中心和重症医学科主任Prof.Dr.med. Thomas Müller、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Prof.Dr.med. Gerhard Schneider、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急救中心主任Prof.Dr.med. Jan-Thorsten Gräsner三位德国ECMO“领军人”及我国东部战区总医院李维勤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侯晓彤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茂教授等参加了交流。通过线上线下同声传译的模式,就心肺复苏学术热点难点展开激烈的讨论。

直播现场

雷根斯堡大学医院Prof.Dr.med. Thomas Müller以近期体外心肺复苏研究为切入点,介绍体外心肺复苏新模式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左六二教授结合国外实践以及本地区ECPR经验,对区域性体外心肺复苏体系顺利建设做出了相关的总结,勾画出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成立复苏中心后如何推动复苏联盟的构建。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Prof.Dr.med. Gerhard Schneider对脑复苏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分享了德国地区脑复苏的救治经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石向群教授讲述了心脏骤停后的脑保护的新热点。最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Prof.Dr.med. Jan-Thorsten Gräsner简单解读多个国际体外心肺复苏的指南,并提取出其中的亮点以及对目前体外心肺复苏的反思。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胡允兆教授通过对2021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详细解读,对心肺复苏后规范化治疗做了详细讲解。论坛全球直播,中英文同声传译无语言障碍。

会议形式新颖,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反应热烈,针对心肺复苏各环节进行激烈的讨论,中德专家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吸引了全球各地区医学同道们参与,对体外心肺复苏的推广有着深刻而重大的意义。本次中德心肺复苏高峰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