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探路城乡融合 打造全国样板

长城看台
+ 订阅

▲连樟村概貌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广东清远的英德市提出了把连江口镇、黎溪镇、下太镇和铁溪林场建设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构想,并于2019年12月成功将连樟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通过探索实践“四融合一保障”及“一村四社”合作模式等,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英德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经验。

▲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74亩,年产值近千万元。

试验区“核心村”成绩亮眼

来自“试验区核心村”——连樟村的成绩单显示:53户131人全部脱贫出列,成为广东首批实现验收摘帽的省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突破百万元大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蔚成风气;先后获评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5月,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收入倍增,农民笑逐颜开。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同兴

近两年来,英德通过积极探索建立“主导产业+品牌战略”机制,“生产+加工+科技+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六个留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六大机制”“六个突出”等“双六”促长效机制,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力推动了产业融合,促进了城乡产业同兴。

▲蓝莓基地具有果苗观赏、鲜果销售、入园采摘、直播体验等功能。

尤值得一提的是,英德市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辐射带动黎溪镇和下太镇,推动20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的有17个项目,其他3个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带动农户7000余户实现就业和增收。

▲坐落在山水间的野渡谷着力发展农旅结合观光旅游,建设高端民宿群落。

推动环境融合,促进城乡面貌同变

以“生态宜居”为目标,英德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着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推动城乡面貌大提升、大转变。当中,编制了样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样板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规划、绿地和开敞空间规划、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城乡特色面貌、交通体系规划的“多规合一”。

▲大樟沙滩景区有潜滑水、香蕉船、游艇观光,沙滩摩托车、足球、排球,水上排球、摩托艇及日光浴等项目。

推动资源融合,促进城乡资源同享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牵引,英德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入市改革,并改革农村人才体制推动连樟样板区人才回流等举措,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人才、资金、土地要素双向流动,最大限度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将样板区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的力量汇聚。

据悉,通过“地合网”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招商推广,有效引入优质的龙头企业,目前样板区已流转土地1899亩。同时,通过扩大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开发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举措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建设连樟样板区现代农业农村,共发放创业贷款14笔,共264万元。

▲浈阳峡风景区计划总投资17亿元,是集温泉、游轮、住宿、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推动服务融合,促进城乡服务同质

着眼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英德还在教育和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政务服务方面着力推动连樟样板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权益平等化。

当中,投资400万元高标准在样板区核心区连樟村建成了卫生站。通过“村村通”智能医生、“叮呗医生”、AI医生助手等,对接省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及37个市直部门、24个镇街和299条村社区全部入驻了广东政务服务网,其中连樟样板区共有6台新型政务一体机,实现了农民群众“一机办理”。

▲连樟党校(乡村振兴学院)打造了以“红色教育、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的多元课程体系。

加强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此外,连樟样板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基层党建示范片区这一目标,加强样板区党的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当中,成立了以英德市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在连樟党校(乡村振兴学院)集中脱产办公,建立健全了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制度、人员组成与分工等各项体制机制,督导有关部门和乡镇加快样板区项目建设。(国际日报记者 馥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