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讲堂 | 一份女兵的“逆袭报告”

南部空军
+ 订阅

我,喜欢摇滚乐、爱追音乐节,入伍前曾做过酒吧兼职驻唱歌手。对于我参军入伍这个决定,身边的所有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曾经在大学的我,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如果不是来到部队,我可能到现在都还浑浑噩噩地“混”过每一天,得过且过。可自从我穿上军装,这些都悄悄地变了。

一次接一次的触动,让我一次又一次改变。带给我触动最多的就是我现在所在的1班。

刚进1班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害怕。我怕接不好电话,怕被班长批评,怕自己做不好,怕出不了师。可没过几天,我的这些害怕、紧张和担心,马上就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那就是失望。我适应不了这里紧张的训练节奏,每天重复的“四功”练习让我觉得生活无聊极了,我甚至觉得1班也不过如此。失去斗志的我,对训练漫不经心,对业务学习毫不在意,什么保家卫国、什么使命责任,好像都和我没有关系,直到那次跟班。

时间拨回到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夜班。凌晨两点,机房里的温度、湿度一切正常,机台上的夜铃音量正好合适,耳边响着的还是装设备呼呼的运转声……一切似乎没有异常。

可突然,机台上喧闹起来,六七个电话一起往下“掉”,台上的第一排座席很快就被占满。这时,我只看到坐在我身边的罗嘉晨班长,她两眼紧盯屏幕,身子坐得笔直,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来回敲打,安静的机房里只听得见她干脆利落的报话声和噼里啪啦的键盘声。

后来,话务量渐渐少了,班长回过头对我说:“你先回去,不要影响明天跟班。”而我呢?我心安理得地睡了一觉,醒来就听到大家谈论着昨天的那些电话,感叹着班长有多认真多负责。这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守在机房的她已经一天一夜没合过眼了。

班长在我的眼里,是个瘦瘦高高的小女孩,有时我甚至觉得一阵风都能把她给吹倒。可就是这样的她,在紧急情况下,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知疲倦、毫无怨言。

“值勤在岗一分钟,优质服务六十秒”。说实话,我曾经觉得这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但在她身上却实实在在地体现着。和她相比,对战备毫无敬畏之心的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从此,我对这身军装有了新的定义。对自己所在做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也完成了从“摇滚歌手”到“话务女兵”的成功逆袭。

刚下连时,就听老班长们说:“1班的女兵,你打眼儿一看就是不一样,在人群里你一眼就能知道谁是1班的人。”这话光是听着就让人觉得骄傲。可真正成为其中一员,我才明白骄傲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就说我的班长刘丹。1班实行末位淘汰制,而当年刘丹班长就是同年兵里业务最靠后的一个。连长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要是再出不了师,你就离开1班。”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带教班长全心全意的帮带下,刘丹班长奋起直追。背号码,一遍不行就来十遍;接电话慢,她就逼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快。她的普通话一开始并不标准,来自湖北的她总是分不清平翘舌。“组织处”、“组织办”这六个字,报电话时,她总念不好。为了发好这几个音,简简单单六个字,她反反复复练了三个小时。

到如今,她已是1班班长、一名成熟的领班员。和她的经历有些相似,我也曾从排名末位成功逆袭,有过无数次崩溃的瞬间。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夜训,考试内容是常用的电话号码。对每天在机房接转无数次的号码,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马上考到目标回去休息。可第一遍成绩下来,我只有99分。看了看卷子,发现不是不会而是粗心了。我想再考一次绝对是满分。结果,又是99,怎么可能?我在出错的地方用红笔大大地画了一个圈,翻过一页崭新的纸,开始了新的考试。

99、98、99、99……五、六次考下来,我永远都是“差一点儿”。我开始厌烦、无奈,我想放弃,想给自己降低标准,甚至想跟班长打报告说今天状态不好……

已经凌晨一点半了,同样的卷子又考了一遍,还是99!面对这样的成绩,最先崩溃的人,是一直在给我考试的余佳乐师姐。她把脸埋进成绩登记本,肩膀不停地颤抖,哭得很小声也很克制。看着她,我的心里全是内疚和自责。记不清到底是第几次,我终于考到了满分得以解脱,但师姐的眼泪却砸进了我的心头。

从此以后,每次训练上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那天晚上一遍又一遍的98、99,想起师姐恨铁不成钢的眼泪,我的心里就会充满无限的力量和勇气,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也没有什么挫折我过不去。

成长其实没有什么秘诀,1班每个人都是这样,在磨砺中慢慢成长。

去年,一则短视频火遍网络,浙江某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一个小姑娘,被上一个过路的司机骂哭了,她转过身擦干眼泪,等到下一位驾驶员经过时,她又挂上了标准的微笑。看到这样的她,我又心疼又佩服,只能想到两个字来夸奖她——“专业”。在我们班,也有这样的“金牌员工”,她就是比我大一岁的郑静班长。

2020年1月的一天,我和郑静班长一起上班。领班班长接了个电话后,把郑班长叫出了机房。十几分钟后,她再次坐到我身边,两眼通红,明显就是哭过的样子。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担心她当时的状态不能继续上班。

没想到,当机台上的铃声再次响起,她打开话盒,开口又是:“您好,XX。请问XXXX?”她的语气和平时一样热情亲切,没有一点哭腔。听着她说话,我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那天早上,她打开话盒又关上话盒,不断重复“您好,XX;您好,XX;您好!”。她的眼里全是眼泪,但嘴角全是微笑!

下班后,她没吃饭就匆匆离开了连队。这时,我才知道,她离开,是为了去见生病的至亲最后一面。

等再次出现在我面前,原本爱美的她已把头发剪得和小男孩一样长。我可以感受到,眼前的她比以前更成熟、更稳重。原本对走留意愿还很犹豫的她告诉我,她要服役12年!她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战备训练上。

她是脑功最突出的一个,可还是每天最早起床背号码;即使被查出手腕骨折,还和我们一样天天训练手功,硬生生把自己的短板练成了强项。

她和我说,她第一次值勤结束时,根本睡不着觉,四点多就爬起来准备打扫卫生。但她推开库房的门时,竟然发现里面坐着四个披着绿毛毯背号码的班长。那个画面,她永远也忘不了。听了这些事,我才知道,郑班长的这份“专业”从何而来。

前段时间分队组织训练小比武,郑静班长的成绩是汉字键180字每分钟,数字键530字每分钟。她做到了,她成了新晋士官里最优秀的一个。成绩一出,在场所有人都为她鼓掌、欢呼。

在笑声和掌声的海洋里,我看到了1班的每一个人。我身边的她们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期盼,永远有本领恐慌。她们眼里闪过的光、耳边滴落的汗和不服输的呐喊,在我心里都像一朵绚烂的花。她们,从1班获得无限的勇气和动力,1班也因为她们的倔强和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光彩熠熠。我相信,我们会带着1班教会我们的勇敢和韧劲,带着1班树立的榜样和标准,尽自己所能也为她增光添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