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引发火灾约2000起,什么让电动车成为“隐形炸弹”?

南方+ 记者

前一天刚到货的电动车电池,充电至次日清晨竟然起火爆炸。7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一名外卖小哥,成为又一个电动车起火事故的受害者。

近期,电动车安全话题引发高度关注。据新华社报道,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电动车火灾。电动车所用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隐患?电动车爆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动车?围绕这些话题,日前,南方日报、南方+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等有关专家。

广州街头的电动车。张冠军 摄

铅酸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锂电电池)是电动车常用的两种电池类型。“与其他传统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功率特性好,循环寿命长,储能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黄学杰说,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

对于电池易燃的原因,黄学杰分析道,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碳材料,电池充电后负极嵌入锂就更加易燃;此外,电解液是有机的溶剂,属于可燃材料,塑料的隔膜也是易燃材料,“也就是说电池内部大部分材料是易燃物质。”

不过,即便如此,如果没有氧化剂,易燃物质是无法燃烧的。黄学杰指出:“充电时,正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氧化剂,一旦电池发生内外损伤导致电池升温到几百摄氏度时就会出问题。”他说,因此电池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电热管理、电池包设计和使用条件等都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凸显,“上楼入户”屡禁不止,由此导致的火灾事故呈多发频发态势,电动车电池已经成为危及生命安全的“隐形炸弹”。

非法改装以及生产、销售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更隐藏着大量隐患。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厂家为了图便宜,擅自改装增加续航里程,电池未按规定标注生产执行标准,核心材料质量低劣,无断电保护装置。

电商平台售卖的锂电池。

“尤其是一些外卖、快递从业人员,为追求速度和延长续航时间,给电动车违规改装或加装大容量蓄电池、大功率电机,违规串接蓄电池、使用不匹配充电器。”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一名工程师表示,一些居民在电动车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时,为贪图便宜选择非正规门店和非专业人士进行维修,也增加了火灾风险。

黄学杰建议,使用锂离子电池产品时,应当根据应用需求以安全为优先选择材料、电池及系统结构合适的产品,并按要求使用。

作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批入驻科研团队之一,黄学杰也在带领一支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围绕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展科研,目前已建成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中试线和电池研发平台,研发兼具高比能量和安全性的第三代锂离子电池技术。

黄学杰介绍,目前该团队已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研制出新型极片和电池技术,为工业级生产方法做了前期探索。

【记者】卞德龙

【实习生】龚铭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