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发电!博罗观音阁奏响“渔光曲”

惠州发布
+ 订阅

“塘上发电,塘中养鱼”

这是

记者近日在博罗县观音阁镇

看到的场景

据悉,观音阁镇把“双碳”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推动观音阁的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其中,坚持把光伏能源发展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工程,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综合利用项目,跑出光伏产业发展的“观音阁模式”。

近日,记者在观音阁镇彭村村看到,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平铺在鱼塘水面上,“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将阳光转化电能实现并网,并输送到各地服务百姓。与常见的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这个光伏复合项目是建在鱼塘上,可以实现“塘上发电,塘中养鱼”的双效益。

“拉动渔光互补,资源共享。”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小武向记者介绍,在该光伏发电项目引进前,村里的鱼塘每亩租金是300元/年,现在该项目的鱼塘租金增至每亩1000多元,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不仅如此,还能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广东能源惠州博罗观音阁镇光伏复合项目专工杨科介绍,该项目于2020年8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覆盖鱼塘总面积约2000亩,主要分布在观音阁镇菱湖、彭村、十字路等村,计划总投资5.8亿元,建设规划容量为100兆瓦。据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清洁能源1.1亿千瓦时,年纳税额约750万元,村集体鱼塘租金收入每年约36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投资额已完成4.8亿元,今年6月部分已实现并网发电。

项目专工 杨科

这个项目已经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它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也是一个很友好的环境发展模式,同时能给当地的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较于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效益更是光伏发电项目的优势。据悉,光伏复合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约10710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5000吨,减少氮氧化物约1400吨、二氧化碳约9万吨、二氧化硫约600吨。这将有效促进观音阁镇的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生态的“含金量”和发展的“含绿量”。

在不远处,另一个精心设计的“心型”光伏发电板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了解到,这是光伏发电复合项目的科普配套设施——“太阳之心”,由26块535W高效双面双玻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组件拼接成爱心形状,集观光、科普、体验、游玩于一体,在工业化生产模式中大胆融入了文旅的元素。

据“太阳之心”所在地观音阁镇古石龙生态园负责人张文冲介绍,近年来,研学已经成为了生态园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主要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为主。如今,增加了光伏发电的科普内容,不仅让研学游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