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先别急着喂退烧药!出现这些情况尽快就医

茂名发布
+ 订阅

进入三伏天

家里的空调越开越猛

加之暑假孩子外出游玩劳累等因素

许多宝爸宝妈都发现

自家孩子近期总是频繁发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吴繁主任医师、黄小霞医师提醒:孩子发热千万别急着喂退烧药!

如何判断孩子发热是否严重?哪些情况必须就医?马上往下看。

多少度算发烧?

吴繁介绍,人体的不同部位对发热的定义不一样,肛温超过38℃、腋温超过37.5℃、口腔温度超过37.8℃、背温超过37.5℃即为发烧,而医学上普遍将肛温>38℃,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吴繁介绍,体温介于37~38.5℃之间,属于低度发热,对身体危害不大,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故不必采取特别的降温退热措施。

孩子发烧如何测体温?

黄小霞表示,孩子有发热症状时,首先要量体温。虽然水银体温计度数更准确,但容易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推荐使用更方便、安全的电子体温计。

测温时,测腋温比测肛温刺激性低,宝宝配合度更高,所以推荐测腋温。时间上,肛温则需1分钟即可,测量腋温则需5分钟以上。

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情绪哭闹、刚吃完饭、洗澡后体温稍比正常体温高,这时就不要急于测体温,应等宝宝安静下来半小时以上再测量体温较为准确。

低于38℃别着急喂退烧药

小儿发热按温度来划分,低烧为37.5-38℃,中烧为38-39℃,高烧为39℃以上,超高烧为41℃以上。

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家长不要着急给宝宝喂退烧药,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盲目服用退烧药可能掩盖病情,干扰诊断。

如果宝宝发热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比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忌用冷酒精直接擦洗),并减少衣物以帮助散热。

如果体温超过38℃,目前在众多口服退烧药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3个月以上的宝宝)或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是对宝宝较为安全的退热方式。

宝宝吃完药又吐出来怎么办?

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宝宝吃完药就吐的情况,黄小霞表示,如果是服药不久后“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可再喂一次;如果宝宝服药半个小时以上才吐,药已吸收大半,就无须重新服用了。一般服用退烧药后0.5-1小时,宝宝会出汗,通过排汗散热,体温逐渐降低。

不过,宝宝服完退烧药后,家长仍不可掉以轻心,要定时监测体温,每隔一个小时左右测一次,以助观察病情。

当宝宝出汗、身体温热时,可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千万不要多穿衣服或者盖被子捂汗,以免弄巧成拙,导致体温升高。

如果宝宝全身冰冷,甚至发寒战,体温还可能继续往上升,这时可适当加盖毛毯来缓解宝宝的不适。

出现这些情况需尽快送医

宝宝感冒、发热很常见,家长们虽不用慌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超过38℃,3个月以上宝宝高烧39.5℃以上;

❏ 宝宝反复发热(1岁以下宝宝持续24小时以上,1岁以上宝宝几乎每天都发热,持续3天以上);

❏ 宝宝出现惊厥;

❏ 宝宝舌头、指甲、口唇发绀,活力差,精神差,出现疲倦乏力、不吃不喝、嗜睡或不易叫醒等症状;

❏ 宝宝反复呕吐或腹泻,要警惕脱水的可能;

❏ 宝宝呼吸时听到喘息声;

❏ 宝宝呼吸加快,呼吸费力,要警惕是否引发了肺炎;

❏ 宝宝体温下降,心跳仍然很快;

❏ 宝宝发烧的同时还有其他特殊疾病,比如心脏病、肾病、免疫性疾病等;

❏ 宝宝接种疫苗后有时可出现低烧,但如果出现高热要引起重视,应尽快就医;

❏ 宝宝反复午后出现低热,伴有咳嗽,要排除肺结核的可能。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实习生 陀艳

初审:柯柱基

审核:杨永新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