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河南多地突降暴雨,应急救援刻不容缓。在此期间,从全国各地奔赴河南的除武警官兵、消防部队等专业救援队伍外,还有各地民众自发组成的37支无人机救援队伍,一架架无人机飞上天空为救援者在黑夜中“开灯”。
据了解,37支无人机救援队皆隶属于大疆应急救援联盟,他们从武汉、北京、苏州、杭州等地连夜驱车赶往河南,配合各地武警官兵和消防部队,展开救援行动。
积极配合各地救援队伍,高速作业保障救援效率
23日晚间,新乡市共产主义渠坝封堵决口任务中,无人机应急救援人员操控搭载探照灯的无人机飞上天空,为武警战士们的夜间作业进行长时间照明。
作为地面救援人员的得力辅助性工具,无人机在此次河南暴雨救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搜救层面,无人机的红外测温能够以天空的视角,监测到受灾严重区域的被困民众,精准向救援人员传递被困者信息,而具备喊话器的无人机在双向传递信息同时能够指导救援行动。
此外,无人机通过二维、三维建模呈现出具体救援地点的灾前灾后对比,以建模图片形式实时观测水位变化。快速建模功能起到救援作战前的指挥调度作用,给予现场救援人员提示,便于他们了解救援前现场情况。
而在水灾后防疫方面,喷洒型无人机预先侦查后,能够根据救援指示进行水面消杀,防止蚊蝇等滋生细菌传播。但不论是协助搜救、消杀细菌还是抛投物资等无人机作业,都必须提前与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协调沟通,跟进消防部队的作战部署,及时响应作战需求。“我们要保证速度,而非无人机作业频次。” 在前线负责无人机协调工作的杨铎告诉记者,保障无人机高速作业是指挥调度工作中最重要的决策。
一线救援感触深,双向支援暖人心
河南应急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及时配合官兵和消防部队救援是第一要义,且必须和救援人员行动步调保持一致。
作为无人机一线救援现场的调度指挥人员,杨铎因此深刻领会到武警官兵和消防部队强大且高效的救援力量,“他们真的是拼了命在干救援工作”。
得知无人机救援队伍是自发奔赴现场救援,河南本地民众自发组织赠予无人机救援人员很多物资,这让杨铎十分感动,他认为这是一种双向的“支援反哺”。
大疆应急救援联盟成员在此次河南救援行动中共作业1000余架次,作业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建模面积超 20 平方公里,完成约 47 万平方米区域的灾后防疫消杀工作。
灾害现场情况通常复杂多变,若要保证应急抢险工作良好展开,除前线救援人员舍己为人奉献外,同样离不开后方无人机救援人员提供的专业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
自发前往受灾地,协助配合救援行动
2020年,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创新自主成立了大疆应急救援联盟。考虑到无人机能够在突发性灾害救援中实现多方面应用作业,并且为了便于调配各地生态合作伙伴,有效配合各地执行救援任务,大疆应急救援联盟就此成立。
当国家某个地区发生灾情,联盟中各地队伍确认救援信息后,会立刻携带专业无人机设备于受灾地集合,再配合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队进行救援工作。
此次前往河南协助救援,是大疆应急救援联盟成立以来,首次展开的大规模多地集结救援行动。河南应急救援联盟成员单位是这次救援的协调中心,20日各地无人机队伍于郑州集结完毕后,21日便开始协助救援行动。
“我们来河南救援全凭着一颗滚烫的心。”杨铎表示,赶往河南进行救援完全是各地无人机队伍的自发行为,救援过程中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衣食住行都得自行解决。
为良好配合消防部队救援行动,救援期间很长时间无法休整。即便如此,37支无人机队却始终保持着高强度工作,“洪水一天不退,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结束。”杨铎说。
【记者】徐勉 实习生 肖步云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