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光影故事,传递长征精神,京剧电影《红军故事》在京首映

南方+ 记者

“京剧为媒,传承信仰。”7月26日,京剧电影《红军故事》首映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影片出品方、主创、主演代表等出席活动,并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谭孝曾等专家学者们交流互动,分享创作初衷及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

现场合影

现场合影

早在2018年,京剧《红军故事》就曾作为国家京剧院重点剧目被搬上舞台。影片由《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版块组合而成,是伟大红军长征途中众多感人故事中的一部分。

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

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

片中涉及的故事彰显了党领导下的伟大红军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与人民同甘共苦一条心的精神。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亚峰希望“将这样的精神和文化艺术交融赓续传承下去”,这是《红军故事》的创作初衷。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

电影突破性地在传统文化里融入现代电影手法,“推陈”时保留精粹,“出新”时大胆尝试。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袁慧琴坦言“现代戏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创作难度”,她希望通过《红军故事》出人出戏,为京剧院的人才培养进行承继。

《半截皮带》老班长刘红根的扮演者 李博

《半截皮带》老班长刘红根的扮演者 李博

老班长刘洪根的扮演者李博表达了自己首次参与电影半实景拍摄的感受。从开始时面对镜头的忐忑,到适应大银幕表现方式,这期间是属于戏曲人的责任和为艺术贡献一己之力的心愿。

《半截皮带》周国才的扮演者 赵辉辉

《半截皮带》周国才的扮演者 赵辉辉

拍《半截皮带》时有一个渡嘉陵窜高的技巧是电影版新添加的,演员赵辉辉需要在坑洼不平的草地上演绎翻腾撺越等高难技巧,为了拍好这个镜头反复拍了17条,还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错位等病症。“看完电影,感觉一切的病痛都是值得的。”赵辉辉动情地说。

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辛苦付出获得了场下观众的掌声,到场专家亦纷纷对《红军故事》的形式创新和艺术价值进行剖析并给与肯定。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这部电影一方面是情节、人物、背景的提炼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故事简单纯粹,一上来很快进入高潮唱腔;另一方面是整体实化,背景、台词的实化,京剧主要的唱念做打都出来了,唱、做都很好,对于典型情感、形象、想象的突出很到位。”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评价。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这部京剧电影把京剧艺术的程式化、假定性的美学跟电影艺术的时空自由以及场景的真实性结合得很好,真正做到了两种艺术高度的融合。”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张娇

编辑 关雨晴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