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速公路口仅1.5公里的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在进村的大路上,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网红”气息,路旁的栏杆上挂着鲜花,一路迎着客人进村。进村后“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农田屋舍用篱笆隔开,很规整地列在村道旁,再往前,一座古色古香祠堂旁分布着高端民宿、小酒馆、亲子牧场等多种文旅新业态,旁边的停车场则停满挂着粤A、粤B、粤S车牌的车辆。
这个不同寻常的乡村,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2018年引进企业,以入股的方式开发乡村文旅项目,仅仅两年多时间就盘活了原来“沉睡的资产”,一晃从拥有多个高空心率自然村的革命老区村华丽变成颇有名气的“网红村”。
矮光村美丽风光。
活化老宅,昔日空心村变“网红打卡地”
矮光村是惠阳区革命老区之一,这个以农耕为主的小村落,此前虽拥有好生态,却总是缺“钱景”。为了谋生,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务工,多个自然村不可避免地出现“空心化”现象,村中也出现许多常年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
守着老屋光谈“乡愁”不成,“仅靠这一点土地带动不了我们村的发展,也推动不了更多村民致富。”意识到这点,矮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仁聘决定主动出击。
“我们矮光村的情况是地理位置好、离机场近、生态环境好,但废旧房屋多,多个自然村空心化,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把它盘活起来打造成生态旅游村庄。”有了想法后,李仁聘带着干部奔走起来,2018年,在了解到碧桂园在考察乡村寻找文旅合作伙伴时,李仁聘主动上前对接。
“当时矮光村并不是碧桂园文旅项目负责人的第一选择。”李仁聘说,矮光村虽然生态底子不错,但没有大山大水,仅仅凭借“小家碧玉”式的田园风光能否吸引游客,负责人心中也在打鼓。“后来是矮光村淳朴的民风和村委班子的团结肯干给了他们信心。”
洽谈后,村庄很快进行了更新改造,村里统筹将空心率较高的永新村民小组房屋和土地整合利用交给企业整体规划。两年后,在2019年年底,名为“良井原乡”的农旅综合体完成。
2020年春节期间,开张试营业不久后,良井原乡遇上新冠疫情暂停营业,蓄势待发一段时间,2020年5月再出发时,很快便火了。它配有高端民宿、无边泳池、水上餐吧、书吧、小酒馆、咩咩农场等旅游配套,客家文化与乡野农趣交相融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景区的高端民宿酒店每晚入住价格在千元以上,却依然常年爆满,一房难求。
“火到什么程度呢,今年五一,我朋友托我订房,我4月13日定的,提前半个多月,却只能排到5月4日的房间了。”李仁聘说,五一期间良井原乡游客数量达到3000人每天。
从外地来的小朋友在矮光村开心度假。
释放劳动力,村民赚多份收入盖起新房
看到现在村庄的人流,李仁聘觉得当初的辛苦都值了。
“我们从洽谈到落地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李仁聘说,当初看到空心村的残檐断壁很是心痛,但是一些村民却总想着留着老房子留点“念想”,“后来我们形成了‘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发挥村党组织、村干部、小组长、党员户“四级党建网格”作用,聊发展聊未来,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项目顺利推进。”
矮光村知名度逐日提高,往来游客越来越多。
项目“火了之后”,矮光村的村民切身体会到“人气”带来的各种好处。
收入变化上,李仁聘说:“靠项目带动,村民可支配收入从两三千元飞跃到三万多元。”
李仁聘说,矮光村人均大概是0.8亩左右土地,一亩田产值在1500块钱左右。“靠天吃饭,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可能也仅仅只能填饱肚子,攒不出多余的钱存起来盖新房。”
有了项目之后,村民的收入多元化起来。
“现在家家户户盖起小洋楼。”李仁聘算起账来:“我们出租一年的流转费,一亩就是1000多。”更重要的是土地流转释放了生产力。“一家四口出去做工,每月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而且还可以选择就近上班,现在我们这个项目带动100多人就业,每个月平均能拿3000多元呢。”
矮光村村民董兰英原先在家带孙子,现在也在村里的亲子牧场当起了上班族,“负责保洁、喂羊,走路就能上下班,既能顾家又能赚钱,真正的家门口就业。”
像董兰英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这些村民在良井原乡有了新身份——保洁、管家、收银员……他们成了文旅业员工,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做着贡献。
除了出租项目土地和变成员工外,矮光村村民还有了更多事业选择。
矮光村周边空闲的农田纷纷被租出,种起火龙果等水果,为往来游客提供采摘服务,共享乡村旅游经济红利。
还有不少修建中的新房子,李仁聘说,村民看到商机,正在考虑装修打造成民宿或农家乐餐馆等。
计划加强基础建设,让旅游经济更持久
“通过村企合作,我们实现了土地不丢荒,村民有工作。”李仁聘告诉记者,矮光村的村小组与碧桂园达成了“保底租金+盈利分红”的村企利益连接机制,在项目开工之初,村民们便一次性收到了3年保底合作费362万元。
如今,项目已经开始产生效益,预计今年底村民还将多获得企业利润20%的分红。
随着矮光村知名度逐日提高,往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对于李仁聘来说,如何进一步将村子的网红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是接下来矮光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课题。
矮光村打造的“网红拍照点”。
“实际上,我们仅仅实现了第一期建设,未来还有两三期要进行规划开发。”李仁聘说,矮光村最初开展村企合作时,设想将村里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包括禅养、探险等高端乡村户外旅游项目,“我们有一座600多年的古寺庙,计划做高端禅养项目,不远处的山上则要建设徒步道,开展越野爬山等户外项目。”
不过,李仁聘也很清楚的知道,这种美丽设想不能一蹴而就。“企业不能无止境的投入,而乡村许多土地性质也不允许我们过度开发。”李仁聘表示,矮光村当前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要解决好旅游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困境。
“虽然矮光的乡道建设处于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建设投入。”李仁聘说,2016年,矮光曾大面积种植格桑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拍照,一时间,整个良井镇、永湖镇周边乡道出现大塞车,矮光更是被堵的水泄不通,而这两年民宿等项目运营后,每逢周末村里便人车密集,乡村成了假期拥堵“重灾区”。
“目前,我们正在周边村小组以及临近乡村寻找合适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大型旅游停车场。”李仁聘说,待基础设施成型后,再向着田园综合体的构想大步前进。
■观察眼
一个网红村带来的乡村振兴启示
新时期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成为了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乡村来说,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和湾区市民出行需求,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推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矮光村这一网红旅游村的蝶变,用实际成功经验给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启示。
其一,矮光村的振兴发展与组织振兴密不可分。发展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包括村书记李仁聘在内,矮光村持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大力引进和培养年轻村干部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协调村民与集体利益关系、与上级政府沟通协作、与企业合理合规开展合作等方面,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村级事业“后继有人”。
其二,矮光村通过村企合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实现了对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重要支撑。笔者在矮光村获悉,得益于深入开展的村企合作,企业与村民、企业与村小组搭上了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红模式,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旅游村打造的积极性;同时,在村企合作带动下,此前周边荒废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果园和采摘园,有效带动了本地村民就地创业与就业,实现三产带动二产促一产,让多乡村产业融合实现良性循环。
当前,随着乡村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乡村旅游这片新蓝海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红村”也必将成为惠州乡村振兴新常态。
创业容易、守业难,笔者认为,要让“网红村”红得彻底、红得持久,让乡村真正得到有效发展,就必然要有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创新,在优秀的乡村带头人带领下,凝聚村民合力,不断完善乡村产业链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既实现造福村民,也为更多游客在乡村体验到浓浓乡愁。
【记者】 蓝单 乌天宇
【摄影】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